“咦?巴巴身下有张字条!”

    「两情交汇,物换形移;三情并起,改形变象;四情齐聚,唯我独尊。」

    原来公羊学长一早就留下了通神口诀!

    ……

    “弟子难以企及顺其自然之境……”

    “内心亦是天地,天地自在人心,顺乎本心亦为顺乎天地之道,无妨,无妨。”

    “弟子在列御风居所内发现了非同寻常之物……”公羊向师父汇报自己的发现。

    “嗯……只得一阳?”

    “只得一阳。”

    “随我来。”言罢,二人再度消失。
------------

一、小邾会盟

    果如公羊学长所言,由齐国发起,宋、鲁、曹、邾、小邾、滥、鄫、郕、杞、薛、滕、莒等十三国参与的会盟将于八月初七举行,齐国以盟主之名邀请傅阳也派人参加“悉听决议”,换句话说,傅阳只能列席旁听,连发言辩解的机会都没有。

    这摆明就是十三国要逼迫傅阳认可他们强加的主张,或以武力相威胁,大国欺侮小国历来要打着各种冠冕堂皇的旗号。

    校司,老师们正激烈讨论着应对之策,御风三人也被叫去列席,看得出来这次他们面临的威胁非同小可,每个人脸上挂着紧张的神情。

    “现在不同于以往,我们必须做好万一失败的准备。”

    “大不了,咱们集体南迁,重新建立学院,反正列国世界多得是荒地。”

    “说得容易,齐人会让我们带着粮草、资财全身而退吗?”

    “我们可以去郯国借粮,撑过一年半载重建家园……”

    大家讨论得更多是关于“后路”的问题。

    “还没有参加会盟,老师们都在考虑失败后的打算,也过于悲观了吧?”御风低声对梦琳说道。

    “或许是上次十国讨伐傅阳之战留给老师们的印象太深刻,我们的实力对比太过悬殊吧。”

    “小邾会盟,邀请你们一同参加。”公西子闵转向御风三人。

    “我们?”

    “是的,在与会各国眼中,你是导致此次讨伐傅阳会盟的“事首”,列国所忌惮的,也是你们的通神之术。其一,作为同盟策略的提出者,招募野人策略的发起者,很有必要将你的主张和各国进行说明,或可获得一些小国支持,也能彰显傅阳行事坦荡,敢做敢当。其二,此次会盟不会只是动嘴而已,极有可能发生冲突,如果能将齐候擒获,行曹沫、唐雎之事,或许能迫使列国不犯我疆界。即便抓不住齐候,如果能展现出通神力震慑诸国,也可以为我们赢得一线生机。此去凶险异常,你们可以选择拒绝参会,校司绝不勉强。”

    御风看看梦琳,在得到她眼神示意后表示同意出席。

    “好,但也要做好准备,齐候可能扣押我们。”

    “咱们不能带兵前往吗?不能让他们小看了。”御风觉得即便不打仗,壮一状声威也是好的。

    “列御风,你刚刚进入学院,许多外交上的规则你还是不明白,如果我们带兵前往,就变成故意挑衅各国,对方更有口实进攻负责。倘若不带兵前往,我们又会更加危险,规矩都是大国定下的,也可以由他们任意改变,只有小国吃亏。”公西子闵有些无奈。

    “真是霸道……”

    “这就是列国世界。”

    ……

    八月初七,巳时正,小邾城外。

    为了本次会盟,小邾国特意搭建了高台一座,占地方圆数里,高台本是大国营造宫殿的台基,从商周时期便已流行中原地区,而像邾国这种小国,不能在高台上建筑大规模宫殿,只能建一座台基,用于瞭望、议事、会盟等军国大事。

    各国君主帅大臣、护卫近百人上台参会,依照国家实力、爵位高低依次上台就坐,而傅阳这个“悉听决议”的小国,只能最后登台。

    高台之下目力能及处,可以发现十三国旌旗招展,战车、甲士阵列四周,粗略估计不下十万之众,要是齐候一声令下,傅阳众人怕是插翅难飞。

    好容易挨到傅阳登台,上去才发现高台上各国君臣已然落座入席,雅乐奏起多时,他们只能站着列席会盟,可见对方完全没把傅阳人放在眼里。

    作为东道主的小邾子态度十分傲慢,大家向他行礼这家伙眼皮都没有抬一下,其他国君有的以略带同情的眼光看着他们,要么趾高气扬的用眼神一扫,显出不屑一顾的样子,唯有北方邾国君主十分客气,向众人一一还礼。

    “真是狐假虎威!”梦琳小声抱怨道。

    “那个最为张扬的便是杞国国君。”顺着公西学长指划,看到一个长相猥琐的小个子男人。

    “就是那个杞人忧天的国家吗?还真是大脑不好使。”

    “邾国真是礼仪之邦,虽然立场不同但不失礼节,怪不得后世提到邾(邹)鲁都用以比喻崇礼仁德。”御风觉得邾国可以尽量争取。

    接下来便是向侯国薛、滕行礼,他们排场气派明显较之前子国强过多倍,果然是第二等级的国家,穿着用度都截然不同。

    最后要见的自然是三大国,鲁国君在右,宋国君在左,盟主齐国君居中,三人在大批护卫臣子的簇拥下端坐席上,其威仪堪比天子。

    “鲁君号昭公,宋君号襄公,齐君号桓公。”老师在一旁介绍道。

    由于《玄衍册》的存在,各国君主即位之后便有了“齐某公”“楚某王”的称号,这些本是君主死后追认的谥号,在列国世界却转化为他们的尊号,估计是《玄衍册》中没有注解,各国就把“盖棺定论”的词儿安在活人身上了。

    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大家一听他们的号就知道这位国君水平如何,一般叫做“桓、昭、景”的多是有作为的君主,得号“哀、隐、悼、废、炀”的基本都不是明君,或者命运悲催,早死早亡。一个公子刚刚登上君位,便被名号定了性,大臣百姓看待他的感觉自然不同,难怪《玄衍册》被奉为天命。

    眼前的齐桓公一表人才,看样子只有二十多岁,衣着华贵得体,仪态威严,有一种超越年龄的稳重。

    行礼时,齐桓公抬头扫视众人,最终把目光定格在御风身上。

    “列御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965 15966 15967 15968 15969 15970 15971 15972 15973 15974 15975 15976 15977 15978 15979 15980 15981 15982 15983 15984 15985 15986 15987 15988 15989 15990 15991 15992 15993 15994 15995 15996 15997 15998 15999 16000 16001 16002 16003 16004 16005 16006 16007 16008 16009 16010 16011 16012 16013 16014 16015 16016 16017 16018 16019 16020 16021 16022 16023 16024 16025 16026 16027 16028 16029 16030 16031 16032 16033 16034 16035 16036 16037 16038 16039 16040 16041 16042 16043 16044 16045 16046 16047 16048 16049 16050 16051 16052 16053 16054 16055 16056 16057 16058 16059 16060 16061 16062 16063 1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