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的皇帝身后的帘子后边,端坐着曹太后,只见曹太后身着绣着百鸟朝凤图案的华丽朝服,面容端肃。
曹太后时年三十三岁,尖尖的下巴,眼窝轮廓清晰,这是个相貌秀美,性子好强的女人,她那大大的丹凤眼使其容貌更加突显得美丽,但也使其气质显得过于凌厉。
不过其人很得孝明帝的喜爱,孝明帝在世时,太皇太后宋氏曾想立自家侄女为后,最终没能成功。
孝明帝驾崩后,曹太后掌权,便不怎么待见太皇天后,因而强权下,太皇太后也不得不对曹太后避退三舍。
“封丘肃安王萧田在郡县内欺男霸女,纵容下仆杀人,性情残暴,百姓苦不堪言,上告后,地方官吏不敢得罪肃安王,致使百姓有怨难申。望圣上下旨督办百姓冤屈之事,严惩肃安王。”李阁老的声音虽老迈却也厚重,这是一个看起来古板严肃的老头。
事实上他本人也确实是这样的性子,他身材干瘦,今年已经六十岁高龄,因素来不怕得罪权贵,又有耿直不阿的风骨,在朝堂上立敌不少。
“臣附议。”相貌俊逸潇洒的秦学士其后出列,然后说道,“我朝自高祖立国以后,分封藩王有近六十,郡王及奉国都尉者多不可数,传至如今,郡王数量达到三百多位。如今郡王、藩王拿着国库俸禄吃喝玩乐,纨绔不化,尸位素餐者众。藩王有当地领军权,臣叩请陛下下旨对藩王做出领兵权利限制,以避免地方藩王有不臣之心。”
“臣附议,不得使藩王结交领兵大将。”
“臣――附议。”
而正在这时,威严而又精明的谢阁老出列说道:“臣以为――此事不应过激过急。”
“臣复议,如今蒙古,西夏扰边不断,去岁我朝兵败,西夏气焰嚣肆,必然还会扰边,若是因削藩大动,恐引起民乱,内忧外患,国不勘负。”
“臣――附议。”
小皇帝此时处理朝事时还显得有些犹疑,虽这方面的事情太傅也有教导。他忍着转过头询问皇太后的意图,正要开口说些什么,但曹太后已经在帘后下了旨意。
“宗人府督办,令王府长吏,督查各地藩王郡王府不得擅自役军民、敛财物。至于肃安王,哀家会派人下旨申饬,若不改,则告宗庙,除其爵。”
“遵旨。”众臣道。
不一会,吏部侍郎周磬出列说道:“臣有本奏。”
小皇帝此时已经整肃了面容,他抬起胳膊示意道:“准――”
“申国公府周夫人二月初三上表请封其嫡次子林睿为世子,望圣上恩准。”
“国事繁忙,朕……”小皇帝正要准奏。――但却被曹太后的一句厉声质问压住。“周夏之战,我朝战败,申国公父子损兵折将过半,何故有脸面请封世子!”
“太后,申国公府乃有功之臣。自高祖以来,历代国公对国皆鞠躬尽瘁。西夏一战,申国公父子只是听命行事,何错之有?”谢阁老如今是阁首,说话分量十足,于是他义正言辞的出列辩驳道。
“那――阁老的意思是西夏一战,申国公父子无错?如若这样的话,我朝那死去的几十万大周将士英魂何以安息?再说,那申国公世子违抗军令,擅自驰援父亲,岂不当军令儿戏?”出列说话的此人是御史中丞王湛,他和安远侯曹家交往颇深,只要曹家赞成的,他必然赞成,曹家反对的,他必然反对。
他曾因参申国公林业攻打鞑靼之时消极待命,阳奉阴违,而被还朝的申国公林业当众鞭笞,从此怀恨在心。
所以说宁得罪君子,勿得罪小人,死去的申国公林业大概也不会想到他因一时的图个痛快,竟然报在自己儿子的身上。
京城里都知曹林二府井水不犯河水,要说为何,这还要从第一代曹家先祖讲起。曹家乃是凤阳名门,他家自高祖起事就跟随了高祖,而林家先祖只是半路投奔高祖,又是低贱的马贩子出身。同是助萧氏打天下的人,申国公府林家还是半路投奔,为何林家就是国公,他家确是侯爵?曹家先祖在被封爵位时不免对申国公府有些吃味。
可他却不想,高祖打天下时,高祖萧氏一族被围困在庆阳汶水关一带,当时已是高祖麾下老将的林家高祖父,他为保萧氏一族能够脱困,主动要求充当前锋。
林家高祖父当时带着林氏成年的子弟拼全力杀出一条血路,使得高祖一族得以全身而退,等来后援,而林氏成年子弟也在那一战中几近覆没,只留下二十六岁的林懿之这一脉。
随后林懿之跟着高祖东征西战,立下赫赫战功,没几年后高祖登基,林懿之便因此而得封为申国公。
曹家先祖吃味嫉妒也就嫉妒罢,谁知酒后失言竟然将自己的心思说了出来,因而这话便被有心人传扬了出去。
林懿之知道后,便说曹家先祖心眼有点小,谁知也不知这话怎地又被传了出去,还传成林懿之说曹家先祖眼大肚小,没有本事……两家便因此而结怨。
孝明帝元后早丧无子,那时申国公林业之父――老国公林越还健在,孝明帝曾私下问老国公关于立后一事,老国公出于皇权不受威胁方面的立场考虑,说道:“若是立曹氏为后,曹家掌管西北大军,这样岂不是会造成外戚专权?”
孝明帝却说二虎相争,渔瓮得利,只要他去世后,儿子萧煜做山观虎斗,让曹家和藩王斗,那么儿子的皇位岂不可保万无一失。
老国公又忧虑道,就怕与虎谋皮!孝明帝听了老国公的话,对于立曹氏为后不免有些犹豫。
然后老国公又说:“若是立曹氏为后,也不是不可,但西北军的军权就可要换人。”
为此当时朝廷争论不休,立后一事便被一再延后。
二人的话被孝明帝身边的太监暗地里传给了当时的曹贵妃――也就是如今的曹太后,因此曹太后不免也对老国公记恨于心。
最终病弱的孝明帝临去世时,立了曹氏为后,只是那时西北军领兵大将再换人的话却也已经来不及。
------------
第十一章 压制
端坐帘后的曹太后想着,早前你林家既然让我做不了皇后,我便拦着你家儿孙不被封世子。
“说道西夏一战,我听说,前线当时将士们已经几日空腹作战,这又是为何?”这时吏部侍郎周磬质问小人得志的王湛道。
“庆延二州地势沟壑不平,本就行路不易,周尚书是说曹世子有意拖延押解粮草的时间吗?那你也要拿出证据。两军交战,消息偶有泄露之时,这是常事,不然军中斥候难道是做摆设的不成!”王湛冷笑一声,对着周磬藐视的说道。
王湛话刚说完,曹皇后在帘后厉声反问周磬道:“没有证据,也要将这话宣之于外,周侍郎是何居心!?本宫哥哥自十来岁起,参加大小战争不下数十起,难道不知军粮的重要?周尚书为了离间领兵大将和兵士之心,难道什么话也能说得出来?”
“西夏一战我朝战败,如今周尚书不思进取,想着如何对战西夏军队,还有――那蒙古对我大周的虎视眈眈,却为私利,请封年幼未给国家立寸土之功的懵懂孩子为国公世子,这可说得过去。”随后又有臣子出列说道,一听此话,便知此人必是曹国舅一派。
“臣没有私利。臣只是……只是……”周磬听到曹太后的斥责,又被人如此驳斥,不免额头冒汗。
“谁不知周家是国公府外家?周侍郎还说没有私利。此事事小,又不关乎国家大事,臣以为此事容后再议。”气势凌厉的威远侯老侯爷曹琦最终出列否决道。
“准。”对曹琦的话,曹太后迅速的下了决定,她是一点也不认为自己独断专行的。“吏部乃负责考核、任免四品以下官员,周侍郎如此,本宫怀疑你这吏部侍郎可能做得公平?”
“下臣惶恐。下臣万万没有私利。”周磬急忙下跪认错,全身上下此时已经冷汗涟涟。
“世子虽未经请示,擅自驰援父亲有错,但听说世子带去的八百多兵士乃是国公府家将,更何况国公府父子都是为国效力而死。西夏边境地势复杂,山高而又寒冷,大周军队不适应也是战败的缘故之一。如今以下官来看,此次西夏之战,我大周本就不该应战,若要追究此战战败之因由,主战的人岂不罪过更大?老臣以为既然先前已经下旨说过申国公父子功过相抵,既如此,君无戏言,何必再谈对国公府的处置?再说――此事和申国公之子林睿请封世子并不关系,举贤不避亲,周大人难道一直呆在吏部,申国公的世子位就一直不能请封了不成?”对于曹太后,威远侯爷,谢阁老并不壁其锋芒,反而镇定的反驳道。
“这――也不是不封,待世子过了弱冠再封就是了,民间小儿起贱名为了好养活,有时候福气太重――就怕孩子压不住,本朝还未有不到十五岁,就请封世子的勋贵之家呢。何况这是超等国公爵位,谢阁老觉得一个五岁的孩子能做什么事情?”曹太后心内暗骂谢阁老老贼多事。谁不知谢阁老几乎和林家断了关系,此老贼真是阳奉阴违,摇摆不定。
“多些阁老仗义之言。”周磬下了朝后急忙赶上悠悠然走在前列的谢阁老道谢。
“无妨,本就是小事,此事不可操之过急。太后的话也有道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睿哥儿年纪还是太小了,再大些封爵才好。何况就算十五岁后为他封世子,世子后就是国公爵位,那么你们打算何时为他请封为国公?若是三十岁以前,作为国公爵位来说,睿哥儿也太年轻了。”谢阁老摇了摇放在大肚腩上的胖手语重心长的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300
10301
10302
10303
10304
10305
10306
10307
10308
10309
10310
10311
10312
10313
10314
10315
10316
10317
10318
10319
10320
10321
10322
10323
10324
10325
10326
10327
10328
10329
10330
10331
10332
10333
10334
10335
10336
10337
10338
10339
10340
10341
10342
10343
10344
10345
10346
10347
10348
10349
10350
10351
10352
10353
10354
10355
10356
10357
10358
10359
10360
10361
10362
10363
10364
10365
10366
10367
10368
10369
10370
10371
10372
10373
10374
10375
10376
10377
10378
10379
10380
10381
10382
10383
10384
10385
10386
10387
10388
10389
10390
10391
10392
10393
10394
10395
10396
10397
10398
10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