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层为惩‘欺弱’阎君掌管。只要有强弱之别,就会有恃强凌弱,但凡人间有欺压弱小良善者死后皆发此地狱受苦,苦报受尽视其有无他罪或发往其他地狱或为鬼民。

    第五层为惩‘忤逆’阎君掌管。但凡人间有忤逆尊长、不孝双亲者死后皆发此地狱受苦,苦报受尽视其有无他罪或发往其他地狱或为鬼民。

    第六层为惩‘淫邪’阎君掌管。‘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但凡人间有淫邪奸占等恶行者发此地狱受苦,苦报受尽视其有无他罪或发往其他地狱或为鬼民。

    第七层为惩‘杀灭’阎君掌管。但凡人间有杀害生灵或者毁灭成器或者无端自杀者发此地狱受苦,苦报受尽视其有无他罪或发往其他地狱或为鬼民。

    第八层为惩‘万劫不复’阎君掌管。但凡人间有大罪恶或造成生灵涂炭或以上七罪满盈或因一己之罪造成他人灭门等严重罪孽者直接发入最底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但万万不能消灭,因为需要万千鬼民按时观看以警示他人,其内刑罚最惨烈,刑具最完备,因执行刑罚本身如同作恶所以此地‘执行苦罚’之人均是‘受罚罪人’以前祸害过的人。正所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发往此‘万劫不复’地狱中恶人在人间如何残害他人将要以其残害他人的手段十倍加身。‘动罚’直到被害者怨气消散,罪人进入‘静罚’或泡入冰寒刺骨冷水中或泡入滚沸油锅中或抛入恶臭粪池中或刺入锋利刀枪中持续到天地重造,其凄惨足以使其忘记人间所享受的淫逸舒适,但终究悔之晚矣。此等凄惨必要所有轻罪之人观看,让其发誓永不为恶,可为了迎合人间投生转世的神天的法则又不允许鬼民带着记忆转世,又有几人能够记得曾经见过的一切。

    幽冥鬼王思明负责监管九殿阎君,辅佐幽冥鬼王的有鬼帅黑白无常及七七四十九鬼将,八百鬼兵,鬼吏数千。幽冥鬼界的万千鬼民不同于阳间人寿増数生存,实为减数生存,即鬼民是越活岁数越小直到形如胎儿不能行动,此时若罪行赎满则由鬼吏送往投生之地出生,其阳间、阴间记忆也随之忘记,否则一出生就记得过去‘娶妻生子’岂不天下大乱。如若罪孽未消则重新由老至小一轮直至罪孽赎满,也有鬼界行善积德者或修习功法得道者,未及至婴孩状态即罪孽赎满发放各处投胎或直登仙界,其发放人间者即成为先天负有一定才能或先知之人。
------------

第52章 南天神界

    天帝、神天圣母、九天至善神女、幽冥鬼王为造地府均耗费甚深法力。

    建造完地府后,天帝、神天圣母、九天至善神女又合力收服大地妖界。

    飞天雀界始祖‘飞天雀祖’为了修炼‘弥天玄冰诀’残害生灵,吸食活人热血,三人联合幽冥鬼王思明还有大地精英合力击败‘飞天雀祖’,‘飞天雀祖’身受重伤逃之夭夭。

    蟒蛇界始祖‘通天柔然蛇形祖’自恃练就‘通天妖法’想要统一人间,天帝三人联合大地精英合力将其战败,后来蟒蛇界也没有再在人间掀起祸端。

    还有无数的人界、妖界、幽冥鬼界邪灵、四海水精水怪、淡水水精水怪等无数邪罔为祸,天帝三人均予以平定剿灭。

    耗费天帝三人甚深法力,终于平定了大地妖界,可是最为艰难的还是浩瀚人间。

    人间多个部落为争夺劳力、粮食,抢夺地盘没日没夜厮杀战斗,使得生灵涂炭惨不忍睹。各个部落君主穷奢极欲不思黎民,上行下效,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九天至善神女提议再聚三人之力止战罢兵重整人间秩序,然天帝认为人间道远比幽冥复杂,费时费力改造人间还不如另辟一地重设‘地火水风’。于是三人择日飞遍普天终于看好南天之位,于是各自选择人间美景施无上法力搬移至南天建造生活所需。天帝建造豪华宫殿命名凌霄宝殿成为神天第一层,神天圣母建造瑶池与蟠桃仙园成为神天第三层,九天至善神女仅建造一小小楼阁安置一鼎‘八卦丹炉’暂居神天第二层,南天门内天堂渐成。

    “我想多炼丹药发放人间并且在人间广播炼丹之法,让人人‘成就仙体’消减灾劫飞升天界与我等为伴。”九天至善神女发愿道。

    “至善不可。人间诸多下民好逸恶劳‘心邪性贪’怎能尽数飞升?南天已为神地唯有德才兼备的大善人才能居住,那些愚顽钝劣的下民必须多经生老病死之磨难才能懂得‘善美恶丑’之真谛,才有资格享受天界福果,我等辛劳建造岂容他人轻易坐享其成。”天帝极力反对道。

    “我想在人间广种蟠桃仙果让人食后成仙,越多的人成仙了就没有那么多争抢残杀了。”神天圣母道。

    “亦不可。下民多生有恶念,需要有法‘治之’方能逐渐改正,吃食蟠桃仙果轻易飞升根本不懂得珍惜,恶念不除人性不改,残杀争斗就会延续到天庭,那样整个天地都没有一处清净安宁了。”天帝道。

    “那我们也不能置天下苍生于水火而不顾啊,那样我们苦修得道岂不是枉然?”九天至善神女道。

    “至善莫急,依我看来应当以我的练气修仙之法广传下界,唯有‘坚持恒往’之人才能得道成仙,只有这样一心奔上天庭的人才能为我等所用共建天庭,治理下界。”天帝道。

    “那依天帝将如何对待大地的百姓?”九天至善神女有些伤感道。

    “如今大地‘妖孽邪罔’已经平定,天帝已安排大地中土、北狄、东瀛、南疆、西域等五地人君统领各地,天庭帮助人君,人君效忠天庭,大地秩序必然一片井然。人间有愿飞升天界为臣者,天帝将广传飞升之法,令其苦心修炼,经过重重考验选拔才可以飞升天庭位列仙班,有积善顺民可以准许飞升成为天民,这样我等也不会孤寂了。”

    闻听天帝此言,神天圣母与九天至善神女表示赞同。

    天帝将练气飞升之法广传五岳仙侠,泰山太青木星祖师、华山太白金星祖师、衡山太赤火星祖师、恒山太玄水星祖师、嵩山太黄土星祖师等五位星君最早飞升神界,五岳仙侠弟子也成为‘以天帝为君主’的南天神界在下界的代表,得以飞升的五岳仙侠也在天庭各地任职,五岳仙山成为南天神界的擎天之柱、登天之梯。

    五星君登天之后陆续有更多的文臣武将飞升天界位列仙班,每一位神仙来到天庭都要选择喜爱的星宿做为自己的宫阙住所,所有装扮的美景都要在下界人间索取,神天宫殿一个比一个宏伟一个比一个奢华,渐渐安逸奢靡之风在天界盛行。多数修仙者本身就是羡慕神天无病无灾安逸舒适,一旦‘修炼苦难’熬过之后,上了天庭‘安逸福报’加身,放松身心在所难免,至于地界人间的万众苦难怕是早忘到九霄云外了。

    天帝整日忙着赏仙乐品仙果,偶尔关注一下人间的统治者是不是秉承天帝旨意,所有事都分派到专门的神仙负责,有负责风雨雷电的,有负责财寿福禄的,有负责讨伐逆罔的,总之南天之内歌舞升平安逸到了顶点。

    神仙多了,神仙的排场大了,南天里‘三天之地’就有些挤了,于是天帝在人间大批征调子民成为天民将南天扩建成为九天。

    为远离如人间一样的喧闹,九天至善神女独处九天孤独之地,从此得名九天至善神女。九天至善神女居于九天之上尽心尽职的炼制金丹给每一个飞升的神仙服用以成就金血金身,神天圣母则久居三天之上引天河瑶池之水浇灌蟠桃仙园广种仙果,为整个天庭提供享食。所有天民都归神天圣母役使。天帝在人间的七个女儿,以大女儿‘想容’为首全部飞天成为仙女,负责管束天庭所有侍奉天帝、圣母以及天庭仙臣的仙女,还有众多的美丽花仙、果树精怪也都飞升点缀南天。为了有效统治下界,天帝还招募训练十万天兵天将居于天庭六层天,由四大天王统领。

    九天之外一片乌黑虚空无物,九天之处尤其寒冷,九天‘与外有界’‘如墙似网’非一般神仙可以穿越,天到九层已不能再高。天帝见九天之寒不利天民生活,于是将太阳提升,阳光迫近九天,天堂温暖,但已远离大地,使大地之南北极远之地更加寒冷异常,遍地冰川。南蛮、北狄之民无法生存,于是在北狄首领夸父和南蛮首领晁康的带领下追赶太阳,进入中土边疆之地。

    远古时候大地由四海环绕,大地内又有三山五岳、三江五湖。大地遍居人类,东方由东瀛人居住,西方由西域人居住,南方由南蛮人居住,北方有北狄人居住,中土地界最广则由众多部落分占。远古的一次天庭和东瀛妖界恶战导致东瀛之地分崩离析,散落东海之中,东瀛人是大地五部人数较少的一地。大地中土,地大物博,人烟稠密,部落众多,部落间连年战事死伤无数,而其他四部因靠近大地边缘很多土地不适合人类生存,人烟相对稀少,人民相对朴实,局势也相对稳定。

    神天三祖飞天很多年后,西域地有一个加比罗卫国,国王名叫净饭王,其太子名曰释迦摩尼。释迦摩尼由于多世善果积累投生王室之家,但他早已看透人间疾苦,深深懂得即使做国王几十年最后还是要转世重生永无休止,为了寻找脱离人间苦海的办法一心想走出家门,净饭王为了想让释迦摩尼继承王位,不让他出家,给他找了很多美食美色,释迦摩尼在十九岁的时候娶妻并生下一子,最后还是离家寻找修行超脱的道法。

    释迦摩尼不畏艰苦走遍各地,了解天下各种生灵休养生息的方法,最后来到一棵菩提树下休息。释迦摩尼在菩提树下安静打坐,冥思苦想让人脱离痛苦求得永生的修行之法,不觉片片树叶凋落甚觉凄凉,想想自己一心求法多年无果内心感慨颇深,觉得人生在世有诸多不如意,就如落叶一样难改飘零的命运。

    终于他悟到了,人离苦得乐的根本就在于:放下。
------------

第53章 佛驻西天

    人的痛苦根本就是纠结在无数的得与失之间,不能超脱。得到了还要得到,失去了还想再要,人类或者万物成了欲-望的奴隶失去自我,人只剩下得到高兴和失去败兴两种状态。人如能放下一切,看清所有得失全部都是虚幻无用,那么人的真神就会摆脱所有束缚获得极乐。正如‘好淫逸’者,每见艳妇便十分煎熬必要设法得到,得到以后消除了暂时淫-欲煎熬,可过不多久又有淫-欲需求如此往复煎熬不休,实则每次淫乐并不是为了享受快乐,根本是为了消除淫-欲需求所带来的煎熬,也就是不淫乐就痛苦难当,淫乐了才能消除痛苦,有时为了满足淫-欲还会不惜一切甚至铸成大错。

    放下得失,就无所谓得失;放下生死,就无所谓生死;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渐渐清晰的智慧让释迦摩尼悟得修行的法门,随之得到无边法力。几乎同时,阿弥陀佛因布施全部家财放弃所有羁绊悟得佛道,药师佛因忘我的救助他人而脱离苦恼悟得佛道。三人相约飞升天界,因觉得与天帝法度不合,于是三人发‘大乘法力’开辟西天建造极乐世界,于下界广播修佛之法于西天广纳往生之人。

    天帝安稳享受,见西天建造与南天并无影响,再者南天诸神也在意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三人无边佛法,多年后西天佛界傲立西天之上。

    阿弥陀佛负责掌管极乐世界大建佛塔殿堂,发四十八愿接纳下界修佛得道的往生之人。

    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有云:

    第一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二愿,我作佛时我刹中无妇女无央数世界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来生我刹者皆于七宝水池莲花中化生,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三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欲食时七宝钵中百味饮食化现在前。食已,器用自然化去,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四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所欲衣服随念即至不假裁缝捣染浣濯,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五愿,我作佛时我刹中自地以上至于虚空皆有宅宇宫殿楼阁,池流花树悉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和成严饰奇妙,殊胜超绝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是香者皆修佛行,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六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心相爱敬无相憎嫉,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七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尽无嗔奴愚痴之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八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同一善心无惑他念,其所欲言皆预相知意,不得是愿终不作佛。第九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皆不闻不善之名,况有其实,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第十愿,我作佛时我刹中人知身如幻无贪著心,不得是愿终不作佛。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344 4345 4346 4347 4348 4349 4350 4351 4352 4353 4354 4355 4356 4357 4358 4359 4360 4361 4362 4363 4364 4365 4366 4367 4368 4369 4370 4371 4372 4373 4374 4375 4376 4377 4378 4379 4380 4381 4382 4383 4384 4385 4386 4387 4388 4389 4390 4391 4392 4393 4394 4395 4396 4397 4398 4399 4400 4401 4402 4403 4404 4405 4406 4407 4408 4409 4410 4411 4412 4413 4414 4415 4416 4417 4418 4419 4420 4421 4422 4423 4424 4425 4426 4427 4428 4429 4430 4431 4432 4433 4434 4435 4436 4437 4438 4439 4440 4441 4442 4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