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秋沉默半晌,突然一拍桌子,碗碟都跟着跳起来,“不就是四千块钱么,我帮你出!”

    春宝吓了一跳,醒悟过来赶紧摆手谢绝,这是林记该承担的损失,无论如何也转嫁不到之秋头上。

    之秋说:“这钱我不是帮林记出,我是帮你出,对做生意来说,他们没错,但是对做人来说,你没错。”

    春宝坚辞不受,之秋执意要给,他说春宝哥,咱兄弟俩的感情,连四千大洋都不值么,权当我借给你的吧,你有能耐就离开林记,干出个人样给他们瞧瞧!

    最终春宝还是接受了之秋的帮助,但之秋统共就带了三千五百块钱,还花掉了一部分,手头只有三千二了,加上春宝的积蓄还差七百块,于是又跑去永安公司把那些进口玩意都给退了,好歹差的不多了。

    福州商人不收钞票现洋,只收庄票,钱庄开出的申票可以全国汇兑,比洋人银行的本票还要便利一些,兄弟俩先去汇丰银行把钱取出来,到钱庄兑成庄票,庄票是以银两为单位,和银元的汇兑还有“升水”“降水”的浮动,算下来只换了两千六百两银子的申票,春宝拿去给了黄令九,说实在凑不出这么多了,差的四百块钱下次偿还,黄令九看到出票人并不是林记,有些纳闷,但也没问什么,收了庄票,开了货款收讫的字据,此事就算是结束了。

    兄弟俩几乎身无分文,只留下之秋回程的盘缠钱,而且只够买三等车票的。

    把之秋送上火车,春宝回到林记,把黄令九开的字据呈给林老板,说承蒙老板收留三年,我该走了。
------------

第三章  八

    八

    林老板不动声色,看了字据,问春宝这笔钱是从何而来,春宝如实答了,林老板就问他:“春宝,这三年我对你不薄吧?”春宝说林老板的知遇之恩我感激一辈子。“那你为什么要辞工呢?”林老板又问。

    辞工是春宝不得已的下策,他觉得掌柜的对自己有了成见,以后怕是很难立足了,再说宝珠如此嫌弃自己,留下来岂不是一种感情上的折磨,但这些缘由还都不是主要的,他斟酌了一下说:“我与林记的理念不同。”

    林老板说:“这件事你做得没错,但掌柜的也有苦衷,这样吧,这笔钱算是林记借你兄弟的,且宽限一段时日,连本带利一并奉还,你也别走了。”说着从身后的橱子里拿出一个罐子来,正是被厨娘扔掉的盐豆子。

    “其实没扔,只是宝珠耍小囡脾气,给藏起来了。”林老板宽厚的笑笑,“侬勿要和伊拉一般见识。”

    春宝其实不想走,既然老板恳切挽留,盐豆子也回来了,他便就坡下驴留下了。

    之秋是坐着三等车回家的,一路上吃了不少苦头,除了两张和春宝拍的合影之外,他什么都没带回来,这笔钱也没敢说给春宝填了窟窿,只说投资入股云云,刘邵氏和大凤不疑有他,只埋怨之秋太吝啬,不添置些行头怎么去见济南的姻亲。

    合影是在大马路宝记照相馆拍的,一张是穿洋装的,一张是穿长衫拿折扇的,两兄弟玉树临风,倜傥潇洒,大凤怎么看都不够,央人做了木头相框挂在墙上,早晚都要瞄上几眼。

    没过几天,《徐报》上刊登了一条爆炸性的新闻,日本人在九月十八日夜突然发难,攻占了奉天城,东北军不战而走,把城市拱手相让,之秋怒不可遏,整天介和一帮徐州府的文人墨客讨论时局,说到激愤处恨不得投笔从戎,上阵杀敌,可是没等他披上戎装,就先戴上了新郎官的十字披红。

    婚期已到,之秋在刘邵氏的陪同下前往济南迎亲,婚礼也是在济南刘家老宅办的,一切从简,婚后在济南住了一段时日,带着新娘子家慧回徐州定居。

    家慧本人比照片上还好看些,毕竟照片是静态的,人是活动的,她不但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还烧得一手好菜,阖家上下对这个媳妇都很满意,就等着刘家添丁了。

    春宝经常会写信来,告诉家里自己的近况,年底的时候,林记的掌柜辞工不干,春宝接替了他的位子,才二十二岁的青年人,就当上了大掌柜,大凤开心的不行,之秋更是把这个好消息传遍了自己的亲朋圈,当年一起在朱夫子那里上私塾的同窗们大多已经成家立业,和他们兄弟俩打过架的赵金阶和之秋也成了好朋友,三五好友经常聚在城外的赵家庄园里喝酒谈天。

    离过年还有六七天的时候,上海再度传来战争的消息,日本人向闸北的十九路军大举进攻,仗一直打到次年的阳历三月,才在英美的调停下休战,之秋挂念春宝的安危,拍了电报过去,一直没收到回电,打完仗才接到春宝的电报,说是算盘厂歇业全都避到租界去了,平安勿挂。

    开战当天凌晨,林家人就搬到了租界躲避战火,南市的厂子和店面都暂时关闭,伙计们也遣散回家,连厨娘都回川沙乡下去了,春宝无家可归,林家又没有年轻力壮的劳力,所以就留他在家里照顾,林家除了林老板之外,还有老板的老母亲,七十岁的太夫人,五十岁的林夫人,十七岁的林宝珠,阴盛阳衰到了一定地步,女人虽多,没一个能料理家务的,这时候春宝在桃姨那里学到的本事就再度派上了用场,他会生火做饭,能洗熨衣服,修电灯也能做得,连林老板抽的大烟泡子都是他烧的,总之里里外外全靠春宝一个人张罗。

    自打闹小刀会那年开始,租界就成为战乱的避风港,一二八事件爆发后,租界的房屋租价急速上涨,林老板全家也不过租住一两间石库门房子,住处突然变小,春宝和宝珠抬头不见低头见,朝夕相处,但是从没说过话,其实春宝心里隐隐有了预感,林老板这是把自己当家里人用呢,保不齐下一步就是入赘当女婿。

    宝珠可了不得,是民立女中的学生,会说官话和英文,小姑娘骄傲的像个公主,见到下面这些佣工伙计,鼻孔简直都要朝天了,有一次春宝在大马路上挨家挨户的跑街,看到有个穿藏青学生装的男学生和宝珠并肩走着,呢料的制服挺括平整,裤线锐利的能切西瓜,再看自己一身皱巴巴的棉袍子,不免自惭形秽,他想,这样的女孩子大抵就是要嫁给这样的男子吧。

    五月,申报上说,南京政府的代表与日本公使签订了停战协定,划上海为非武装区,仗总算是打完了,林家从租界搬回南市,遣散的伙计们也陆续回来上工,春宝依然回去睡大通铺,他在桌上铺了块毡子,用搪瓷缸子在老虎灶上接了滚水,把一条新买的华达呢西装裤熨的笔挺,白天穿在长衫下面,晚上依旧叠好压在枕头下面。

    春去秋来,林记铺子迎来了一位福州客人,正是一年未见的木材商人黄令九,他是来找春宝的,两人找了家茶楼坐着叙旧,原来春宝自掏腰包垫付的事情传遍了上海滩不说,还传到了福建去,黄令九这次来,是想请春宝做自家在上海分店的掌柜,薪水比在林记高出一大截不说,还带干股分红。

    这是让人无法拒绝的条件,春宝在林记虽然是掌柜身份,但薪水没动,更没有年底的分红,跟着福州人干活,三年内就能把欠之秋的钱还上。

    让春宝动心的其实还有无法言说的一点,他喜欢宝珠不假,但不能接受入赘的身份,更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姓林,那样他回家乡都没脸去爹坟上磕头,只有跳出林家铺子,凭着自己的本事扬名立万,再买上一所石库门的房子,他才能堂堂正正的,底气十足的到林家来提亲。

    但是这些他仅仅是一念而过,他问黄令九:“黄兄第一次来上海之时,对什么印象最为深刻?”

    黄令九大笑:“当然是陈兄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一言九鼎,言而有信,所以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

    春宝说:“我第一次来上海,在大马路上听到有人打算盘,扭头看去,正看到达仁堂的招牌,那个仁字从此就扎在我脑子里了,说来我和算盘也算有缘,这缘分还没尽啊。”

    黄令九挑起大拇指:“陈兄,果然仁义。”便不再提挖角之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福州人想挖春宝过去当分店掌柜的事情很快就传到林老板耳朵里,而且传的有鼻子有眼,薪水数额都清清楚楚。林记给春宝的月薪是三十块钱,福州人开出二百块的天价,简直赶得上大学教授的水平了,一向风轻云淡的林老板不禁着了慌,悄悄找到夫人商量,他倒不是在乎区区一个年轻掌柜,他在意的是未来的女婿别让人撬走了。

    其实林老板早就相中春宝了,他膝下只有一女,早年也想娶个姨太太延续香火,无奈家中河东狮着实凶悍,只好断了念头,细心将宝珠养大,南市的人家,把女儿送去读中学的可是凤毛麟角,可是随着女儿越来越有主见,林老板夫妇开始忧虑,女大不中留,这上了中学的女儿更是留不住,再找个洋派的女婿,小两口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将来老夫妻谁来养老送终。于是早在数年前林老板就在物色入赘的女婿了,他的要求很简单:没牵挂,忠厚,能干。春宝简直就是为宝珠量身定做的佳婿,一切都让他无比满意,虽然是北方人,人高马大的,但心思细腻,眼头活,还能说一口流利的上海话,干活更是一个顶仨,当学徒的时候林老板就注意到了,从此刻意培养,春宝也是不负众望,林记上上下下没有一个人说他的不是,除了宝珠,因为有一回两口子谈论未来女婿的时候被宝珠听到了,民立女中的女学生怎么可能下嫁给自家铺子里的伙计呢,宝珠认为春宝心机太深,对自己觊觎多年,这样的人不但嫁不得,连用都要小心哩。

    林老板不是没怀疑过春宝城府太深,但那张福州木材商的收据让他的顾虑烟消云散,这孩子确实厚道大气,自己没看错人,所以到了年底,掌柜的自动拿了分红辞工不干,把位子留给了春宝。一切都按照林老板的预期在顺利发展,谁能料到半路杀出个黄令九,非要截胡自己培养了四年的毛脚女婿,林老板岂能不慌。

    夫人说:“要不阿拉也给他涨薪水,就是有些心疼,二百块钱,顶得上宝珠一个学期的学费了。”

    林老板说:“不是钱的问题,事到如今干脆就和他交个底吧,这份家业早晚是他和宝珠的。”

    于是林老板就让丫鬟把春宝叫到楼上来说话,开诚布公的说明,希望春宝做个入赘女婿,再过几年自己就退休,把林记交给他掌管。

    这是林老板最后的杀手锏,他活了五十年,岂能看不出春宝对自家女儿有意思,对他一个外乡人来说,娇妻美眷和万贯家财一夜之间就能两全其美,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但春宝真就拒绝了,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春宝心里已经预演了无数遍,他回答的很得体:“老板,婚姻大事非同儿戏,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缺一不可,我老母尚在,成亲之事需要回禀母亲才行,不过陈家也是单传,入赘怕是恕难从命,再者说,宝珠小姐是新派人,讲究自由恋爱,婚姻自由,她不认可这桩婚事,强扭的瓜就不会甜。”

    林老板无言以对,春宝说的句句在理,入赘那是没出息的男人迫不得已才做的事情,春宝大好前程摆着,何苦来哉入赘林家,和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女人过一辈子,说来说去,这终究是自己一厢情愿,乱点的鸳鸯谱。

    春宝看出林老板的痛心失落,接着说:“想必黄令九来找我的事情老板已经晓得了,我当时就推辞了,只要老板不赶我走,我是不会离开林记的。”

    林老板连说三个好字。

    好事成双,黄令九这次来沪,给春宝带了一批檀木,上海打了三个月的仗,外埠运输基本都停了,所有原料价格飞涨,木材也水涨船高,这批货从福州出发的时候价值四千,现在至少涨了三成。

    林记重新开张,正缺木料,这批檀木春宝自然是收下了,还要作价付款,黄令九一文不收,说只许你陈春宝忠义两全,就不兴我黄某人仗义疏财么,春宝拗不过他,只好笑纳,后来才知道,黄令九其实不是什么大伙计,他是福州黄家的嫡子,黄家在南洋有橡胶林和蔗糖厂,家资何止巨万。

    林老板做主,将这批价值五千大洋的木料算作春宝的入股,从此他不但是林记的掌柜,还是股东了。
------------

九

    福州黄家的分店终归还是没开起来,黄令九把业务包给了林记,从此林记也兼营高档木材的批发,这当然是看春宝的面子,而且之秋垫付的那三千六百块大洋的货款,也在林老板的主动提议下,从借款变成了入股,也算在春宝名下代管,这事儿之秋当然赞同,先前他撒的那个谎圆上不说,还有了一份固定的收入来源。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