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枉啊!皇上,绝无此意的,微臣是想,毕竟皇上和皇后娘娘朝夕相处,见面的时日是最多的,皇上随便抽个时间便可以和皇后娘娘说明这件事的,这对皇上来说不过就是举手之劳而已的。”

    见徐秋涧一副牲畜无害的样子,明宣宗心里大是不满,但细细一想,对于徐秋涧的请求,似乎他也没有理由拒绝,毕竟他也不希望徐秋涧才上任不久,就和皇后的关系闹僵。明宣宗看着徐秋涧,鼻子里重重的出了一口气,才大不情愿的道:“好了,朕知道你徐秋涧能言善辩,也不想与你多说了,皇后那里朕会帮你说明的,你且先下去吧!”

    徐秋涧心里一松,赶紧跪拜道:“谢皇上恩典,微臣告退!”说完,便起身下去了。

    剩下明宣宗极度不爽的看着徐秋涧消失的背影,但随即明宣宗面色又浮现出一丝大有深意的笑,瞧向一旁的王振道:“王振!你去将先帝留给朕的那柄尚方宝剑取来。”

    王振一阵错愕,不知道明宣宗为何突然要他去取尚方宝剑,却也只能听从吩咐,赶紧去取了剑来。

    明宣宗从王振手里接过宝剑,仔细的拿在手里审视着,久久才下意识朝王振问了一句;

    “王振啊!你可知这柄剑放在那里有多久了?”

    王振沉吟了一会才道:“具奴才所知,这柄尚方宝剑曾乃是永乐先皇命人所铸,而且原本有三把的,其中一柄被永乐先皇赐给了户部尚书蹇义蹇大人,而还有一柄则被皇上你授予了御史台的于谦于大人,唯有这柄剑还一直陈放在库房里,不曾授人。如今算算时间,应该快满十年了吧!”

    “是啊!这把剑放在库房里已有十年了,如今也是时候该拿出来用用了。”明宣宗点了点头,酷似感慨般的道。

    王振眼皮微微一跳,“难道...难道皇上是想将此剑授予徐秋涧徐大人?”

    “没错!朕正有此意!”明宣宗点头笑道。

    王振心里一提,“可...可是徐大人才初来京城任职不久,手无寸功,皇上将此等宝物授予他,会不会有些操之过急了?”王振虽希望和徐秋涧共同对付庞德,但打心眼里还是很忌讳徐秋涧的,若尚方宝剑落在徐秋涧手里,以后对他来说,可能并非是一件好事。

    明宣宗摇了摇头的道:“王振啊!要知道这立过功的人不一定就都是人才,相反未有功劳的也并非就全数庸夫啊!况且这徐秋涧曾在顺庆府的所作所为,我们都是有所耳闻的,之前朕对他倒还尚且有些怀疑,不过从这几天他两次见朕的情况来看,此人却有真才实学,正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朕既已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了,倒不如再做个顺水人情,将这柄尚方宝剑也一并授予他,也好让他以后死心塌地的听命于朕,岂不更好!而且此人刚正不阿,且大胆心细,将这把尚方宝剑授予他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朕相信自己的眼睛不会看错人!”

    王振虽心里有些叫苦,但嘴上却不敢有丝毫悖论提出来,“皇上高瞻远瞩,眼光万里长,奴才受教了。”

    明宣宗摆了摆手,道:“好了!马屁就别拍了,你现在就去拟旨,朕明日早朝要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将这柄尚方宝剑授予徐秋涧。”

    王振悻悻的点了点头,赶紧下去办拟旨的事情了。

    第二天,明宣宗特令徐秋涧前去朝堂早朝,这令徐秋涧很是疑惑,按理说在未遇到朝中大事的去情况下,锦衣卫指挥使一般是不参与朝议的,而今天明宣宗叫他也去上朝,到底有什么事?他自然不知道,明宣宗叫他去上朝是要授予尚方宝剑给他。
------------

第二百三十八章 授剑

    第二天,徐秋涧按照明宣宗的旨意去了朝堂;

    直到早朝快要结束的时候,明宣宗才命王振宣读了授予徐秋涧尚方宝剑的圣旨,这道圣旨一宣,便又遭到了满朝文武的极力反对,满朝文武皆纷纷跪地,求明宣宗收回成命,可惜明宣宗根本不予理睬,让徐秋涧接了圣旨和宝剑后,便愤愤一挥衣袖,回了内殿,又来了个闭门不出,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任凭这些大臣在朝堂上如何跪谏!

    众大臣倒也吸取了上次的教训,只怕就算他们这次跪死在朝堂上,也不能令明宣宗改变主意,只得垂头丧气的出了朝堂。( )最新章节全文阅读

    而这对于徐秋涧来说无疑是喜忧参半的一件事,喜的是,他万万没想到明宣宗会授予一柄尚方宝剑给他,要知道明朝的尚方宝剑可是具有先斩后奏的特权,非一般政务要臣是不可能得到的,而对于他这个初到京城为官不到两天的地方上官员来说,可谓是天大的恩泽了,不管这么说,明宣宗终究还是承认了他的个人能力,而且有这么一柄尚方宝剑在手,对以后为官行事绝对没有坏处。

    忧的则是在面对满朝文武时就有些难为情了,先前明宣宗任命他为锦衣卫指挥使就已经令满朝文武对他有些成见了,现在又将如此贵重的尚方宝剑授予了他,这满朝文武对他的看法定然又要下滑,毕竟这尚方宝剑太贵重了,他们这些老臣有的当了一辈子的官,都未得到过封赐,却被徐秋涧这么一个黄毛小子抢了先机,多半有很多人是不舒服的,而且明宣宗为了笼络重用他,连续两次不顾满拆文武的反对,都要坚持自己的决定,肯定有大臣会想,是他在明宣宗面前吹风打气,才会令明宣宗这般器重他的。更重要的是,尚方宝剑具有先斩后奏的特权,落在锦衣卫的手里,以后对他们这些清流大臣也是个不小的威胁。

    如此,诸般不是,便都落在徐秋涧自己的头上,他已经注意到了不少大臣对他投来了不太友善的目光了,就连杨荣和杨士奇等几个清楚他为人的老臣望向他的眼神都变得有些模糊了,出了朝堂,杨荣只拍着徐秋涧的肩膀说了一句话;

    “尚方宝剑乃先帝所留,拥有先斩后奏的特权,望慎用之!”杨荣说完,便唉声叹气的离开了。

    徐秋涧无意牵涉进朝中各势力的政治斗争,他的唯一理念就是做自己该做的事,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倒也并不怎么在乎这些清流大臣对他的看法,他相信,按自己的原则行事,这些清流大臣最后终究还是能看得见他是忠是奸,做的是对是错的!

    下午,王振又为徐秋涧带来了一个消息,说明宣宗赐给了他一座府邸,就在京城离皇城不远的地方,还说这府宅原本是汉王朱高煦在京城的行宫,自从四年前明宣宗平息汉王叛乱,并处死汉王全家后,这府邸便一直空着无人居住,反正空着也是空着,如今便赐给徐秋涧做府邸了。

    这倒是个好消息。来到京城后都一直住在官驿里,如今他都是锦衣卫指挥使了,也是该有一座自己的府邸了,既然明宣宗赐给他的府邸从前是汉王的行宫,想必也不会太赖,毕竟是堂堂一个王爷的家嘛!想到这里,徐秋涧心里有些激动,所以简单的和刘恭交代了一番,便匆匆回了官驿,通知白如凤和蔡宏两人搬进了汉王府。

    不得不说,汉王朱高煦生前是个极为奢侈的王爷,留下的这座府邸当真不小,里面光大大小小的花园都不下十余个,而且府邸的建筑格调也与皇城紫禁城有的一拼,无论是建筑顶上的犄角浮雕,还是台阶上的石质构造,都与紫禁城里的设计十分相近,这朱高煦生前想当皇帝得快发疯,竟连自己的府邸也修建得跟皇城很是相似,想必没少在上面花银子。

    将整个府邸游览了一圈,徐秋涧真有些不敢相信明宣宗会将如此气派华丽的庄园府宅让给他住!

    这府邸虽久无人住,但明宣宗还经常命人来打扫,所以还很是整洁的,另外,明宣宗已经在府邸里为他配备了五个丫鬟仆人,人数虽不多,但对他面前只有他一个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他的房间丫鬟已经为他收拾好了,不过因为没有事先支会,丫鬟们却未提前为白如凤和蔡宏准备,徐秋涧只好临时命丫鬟为他们准备了。

    至于华岳那丫头,经常神龙见头不见尾,实在很少时间与他们住在一块,不过徐秋涧还是叫丫鬟为她准备了一间,毕竟这女子名义上还是自己的护卫。

    时间转眼有过去了五天,徐秋涧已经慢慢熟悉了了锦衣卫指挥使的职务,其实跟做县令倒也没本质上的区别,每天照样有打量需要阅览的东西,只是要看的东西并非是公文和书柬,而是密件和信函罢了!

    每天都有属下的人呈来不少的信函密件,要他过目处理,这些信件上无非记载的就是一些例如又在在某某地方意外发现有什么密谋造反的可疑之人,或又是某个大臣今日行迹可疑之类的东西,请他指示定夺。然而如此简单的工作流程却令徐秋涧大伤脑筋,谁知到这些上传来的情报是否可靠属实?锦衣卫是出了名的蛮横无理,就因这些毫无凭据的一纸空文,便能定人大罪,历来可没少有人因此而含冤入狱,甚至丢掉性命!

    这几日每天看着呈上来的信函,徐秋涧就不禁心中一阵感慨,难道大明朝的历代锦衣卫指挥使都是和他一样,这般处理公务的?仅仅动一动笔,便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那跟九幽判官有何区别?如此,那些被举报的含冤之人怕是只有暗地乞求现任的锦衣卫指挥使是个正直清明之士了。否则若是遇上的是个草芥人命的糊涂锦衣卫指挥使,那也就只有自认倒霉了。不过从大明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中,锦衣卫口碑一直很差的情况来看,估计大明朝的历代锦衣卫指挥使中怕是没有几个好人的。

    锦衣卫指挥使是个肥缺,但却并不适合徐秋涧,他从前是学法医的,正如南宋法医鼻祖宋慈所著的洗冤录第一句话所说:大辟莫重于初情,初情莫重于检验,人命关天,刑狱之事,是万万马虎不得,锦衣卫一向视人命为草芥,曾制造的冤狱不计其数,如今他现在做了这锦衣卫的指挥使,就更要要秉公执法,实事求是才行了。

    对于这些天从各地上呈传来的信函内容,徐秋涧都会一一认真阅览,最终只对其中一些却有事实根据的信函做了回复,其余的全部被他一一驳回,并还在这些信函上都做了严厉的批语。

    同时,徐秋涧在业余有空时,还让刘勉将锦衣卫过去追查过的案子的档案记录取了来,仔细翻阅,结果让徐秋涧大吃了一惊,阅览完不少档案记录后,徐秋涧可以初步判断,这些档案中记录的案子,竟有七成以上的是冤案,里面许多案子都疑点重重,甚至有的案子连案情都未记载清楚,如此也能定罪入档?可见锦衣卫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_),《明代县令》最新章节随时随地轻松阅读!
------------

第二百三十九章  告状

真是群酒囊饭袋!对此,徐秋涧极是愤慨,当即勒令刘勉将所有在京城任职的锦衣卫千户,百户都召集了过来,做了一番严厉的训话,并命各千户和百户对这些冤案重新审理,不过有些案子发生的时间太久了,有的甚至还是好几十年的,都是锦衣卫的前几任锦衣卫指挥使留下的,已经无法追根溯源了,便也只好作罢!但对于发生在近段时间和近几年以及能寻到蛛丝马迹的冤案,徐秋涧是坚决下令让他们重查的。

    前几天,明宣宗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授予了徐秋涧一把尚方宝剑,徐秋涧已经是名气大振了,现如今这些千户,百户哪里敢不听他这位新任指挥使的命令,简直将他的话奉为了圣旨,都纷纷回去依照徐秋涧的吩咐,重新审理各自弄出来的冤案。

    因此,仅仅几天时间下来,就有不少含冤入狱的人被无罪释放了,至于有些因在狱中被屈打成疾甚至已经含冤而死的人,自然是无可挽回什么了,不过徐秋涧要求各个千户百户,对他们的亲人家属发放抚慰金,做一定的经济补偿,当然,银子自然是他们自己出,毕竟他们自己的屁股不干净,还得自己去擦。

    *******

    皇宫御花园中,一位身作五彩凤霞长裙的美艳少妇正端贤的坐在院中的石墩上与身边一个丫鬟打扮的女子闲聊着;

    “皇后娘娘,你看今年这御花园里的花好像比往几年开的都要艳呢!”酷似丫鬟的女子道。

    “是啊!这里面有的花是西域品种,它们的种子还是西域邦国的上供之物呢!本宫也很是觉得稀奇,便叫仆人种下了,没想到这些种子竟能开出这么漂亮的花!”

    “不过依奴婢之见,这些花在怎么美,也不及皇后娘娘你一半美的。”

    “就你嘴甜......”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365 13366 13367 13368 13369 13370 13371 13372 13373 13374 13375 13376 13377 13378 13379 13380 13381 13382 13383 13384 13385 13386 13387 13388 13389 13390 13391 13392 13393 13394 13395 13396 13397 13398 13399 13400 13401 13402 13403 13404 13405 13406 13407 13408 13409 13410 13411 13412 13413 13414 13415 13416 13417 13418 13419 13420 13421 13422 13423 13424 13425 13426 13427 13428 13429 13430 13431 13432 13433 13434 13435 13436 13437 13438 13439 13440 13441 13442 13443 13444 13445 13446 13447 13448 13449 13450 13451 13452 13453 13454 13455 13456 13457 13458 13459 13460 13461 13462 13463 1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