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武子望着苏代那苍老而又严肃的脸孔,知道师父今日的话语绝不是对着自己开开玩笑,尽管他目前还没有能够适应这么巨大的变故,但是他仍然屛住了嘴唇,用力点了点道:“师父,徒儿明白了。”

    苏代见赵武子已有心而为,心中也欣慰了许多,于是他便又转过头来,朝着荆轲等人道:“众位英雄,如今我这徒儿就交给诸位多加关照了,苏代替九泉之下的赵家一门和公孙大人、程婴大人在此谢…过大家了。”

    苏代这边拱手弯腰朝众人说着,顿时老泪不禁夺眶而出,顺着眼角边层峦叠嶂的皱纹往下留了下来,言语间竟有些哽咽,一句话也说的有些断断续续起来。

    荆轲等人见这苏代身为合纵家的嫡传门人,论资历和辈分都算得上是当今之世颇有名望的老前辈,竟然对他们行如此大礼,将自己隐埋了多年的苦楚一并告于众人,心中也有些隐隐作痛,十分怜惜。

    “苏老前辈尽管放心,此事便包在荆轲的身上,荆轲定会带领赵家公子回韩国与其母相聚,并诛杀那屠岸贾这个恶贼,为他满门报仇雪恨!”荆轲实在忍不住心中的那份怜惜,一把上前扶住苏代,一字一句斩钉截铁地对苏代说道。

    “不错,老前辈尽管放心,若不能替天下苍生除却这狗贼,朱亥誓不归来!”朱亥本就是个率性而为、嫉恶如仇的粗莽大汉,见了眼前这番情景,怎不激动,也跟着一并上前发誓道。

    其余毛允、薛伦、地坤、杜三娘和公输蓉几人随后也跟着荆轲和朱亥上前一句言语:“请老前辈尽管放心。”,借此宽慰起苏代来。

    而这身在一旁的盗昇,虽是个有些小肚鸡肠、爱好面子的市井之徒,但是论及行侠仗义之事,他丝毫不在他人之下,于是也连忙起身急匆匆地朝苏代说道:“老人家你尽管放心,有我盗昇在,定能提了那屠什么的鸟人的狗头来见您。”

    公输容听了他这番急匆匆的话语,竟然为了逞一时之能,将话都说的前后矛盾了,于是便有意问道:“盗昇前辈到底是要取屠岸贾的鸟头,还是狗头呢?”

    那盗昇忽然被这一问,才知自己方才话说得急,有些前言不搭后语,不过也就故意耍了脸皮道:“管他鸟头狗头,都一并取来做祭品,谁叫那厮取了个这么不吉利的姓氏,明摆着是找人不快活么。”

    众人被他这么一说,方才那些沉重的心情,此刻也算稍许轻松了许多。

    苏代见众位英雄都侠义如此,不禁感慨万千,直朝荆轲道:“荆少侠门下英雄,个个忠肝义胆,言而有信,老朽佩服之至。”

    荆轲受苏代此话,反倒摇了摇头道:“老前辈此话言重了,墨家始祖曾许下兼爱非攻之道,荆轲身为墨家的传人,众兄弟亦为墨门众人,自当秉承先祖之志,所以大家遇上这等含冤不平之事,才会个个英勇,当仁不让。”

    苏代听了此话,更是连连感叹,直微微摇头道:“墨家大义,千古难得,我苏家远不及也!”

    “老前辈言重了,苏秦当年出山合纵天下六国而拒秦,如此宏大的魄力,天下谁人不为之震撼?”荆轲一边好生安抚起苏代,一边又继续问道:“只是我等就这般前往韩国,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和一个合适的人加以引荐,只怕难以入得韩国深宫。”

    “荆少侠的顾虑,老夫早有预料,韩国如今已向秦俯首称臣,屠岸贾在韩王之侧整日花言巧语,丝竹美色,深得韩王的欢心,并将其任命为太宰。如若此刻想要撼动这棵根深蒂固的大树,恐非易事。不过幸好韩朝有一位十分忠义贤能的大臣,名为韩厥,现被任命为中军元帅,当年赵家灭门的惨案中,此人也是当朝唯一一个知道内情的人,所以荆少侠若是要助武儿一洗冤屈,可从此人着手。”苏代早知荆轲会有此问,于是便将早就准备好的信息告知给了荆轲。

    “嗯,如此最好不过。”荆轲得了苏代的指点,连连点头,满心也有了把握,随即朝赵武子和诸位兄弟道,“那事不宜迟,明日我们便启程前往韩国。”

    “但听钜子之令行事。”

    众人一齐朝荆轲抱拳领命,便将此事就此决定了下来。不过韩国之地,如今已被秦国纳为腹地,韩废王韩安也在屠岸贾的酒色之下丧失了复国之志,整日花天酒地,乐不思蜀,对屠岸贾也是言听计从,荆轲一行人此番前往韩国,到底能否斗得过屠岸贾,此事还尚不能有所定论。但是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此番韩国之行,又将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明争暗斗。

    樊於期和成蟜自在饶阳脱身之后,按照天乾之前暗中的约定,一路狂奔,直至上庸之地。上庸原为春秋之时的庸国属地,但凡庸国之人,个个能征善战,位列八国之首。可是自楚庄王联合西秦的势力灭掉庸国之后,庸人才各自逃散,上庸也成为了一座空城。但谁也不会知道,这帮能征善战的庸人后被一位颇有才能的秦国大将所收留,并将其纳入了三军之列,而这位有才能的大将军便是此时正在逃难的樊於期。

    自樊於期不再胜任三军主帅之后,这批曾经收服的庸人也不愿再为秦国效命,所以各自领着妻儿老小又回到了上庸之地,从此过着无忧无虑的田园生活。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在这日出而作、日落而栖的日子里,有两个不同寻常的不速之客来到了他们这座古老的都城。

    在这都城的北面,有一条河流名为汉水,这是上庸百姓这么多年以来一直赖以生存的源泉。在平日里,耕种并不繁忙的时候,就会有许多人来这里垂钓,借此打发闲暇的时日,上庸城的郡守杨端和便是其中之一。

    杨端和是个做事极为认真的人,即便垂钓也不例外。

    他双目凝视着水面之上的浮漂,表情十分平静,比这如镜一般的水面还要平静。他素知这狡猾的鱼有九个心眼,唯有靠以不变应万变的耐心,才能将这水底的鱼引上钩。

    果然,在他精心端坐了许久之后,浮漂总有有了一丝的抖动,那是鱼儿在试探嘴边的吃食是否安全。杨端和嘴角微微咧开,因为他知道这条鱼马上就会成为他的钩上之物。

    抖动,停止;抖动,再停止;浮漂随后便是一阵剧烈的颤动,这是浮漂在泄露鱼儿安心吃食的信息。杨端和大喜,正欲收杆而起,忽然身后有人大喊:“将军,将军…”

    杨端和在未做上庸郡守之前,曾是领着庸人作战的主帅,自他卸甲归田之后,庸人一直改不过口来,所以一直以将军相称。

    可这身后之人一阵大喊大叫,又让这本在颤动的浮漂倏然而止,水底下的鱼儿也一下子被这不速之客给惊得四处奔窜开来。杨端和见这本已上钩的鱼儿又跑了个不见踪影,不禁又恼又怒,回头便朝那人喝道:“你这莽夫俗子,何事如此大呼小叫,竟坏了我的好事!”

    那庸人被他这么一喝,顿时知道自己犯了过错,随即声音一下子也便低了下来,十分忐忑道:“将军,府内有…有两位贵客求见。”

    “什么贵客贱客?”杨端和哪里听得进去这斥使的奏报,只一阵不耐烦道,“今日本郡守便要在此垂钓美味,陌生之人一概不见!”说罢,又继续穿饵引线,向汉水中落下了手中的鱼钩来。

    那斥使被杨端和这么一骂,也不知如何是好,既想说明缘由,又怕惹恼郡守大人,只得在一旁吞吞吐吐道:“小的不敢叨扰将军雅兴,可是,可是这位客人说将军看了此物,便知是…是何人。”那斥使一边说着,一边战战兢兢地呈上手中之物。

    杨端和原本并不想看这斥使呈上的东西是何物,因为他此刻的心境已被他弄的很是糟糕,但他终究是个有原则的人,不会让情感太过用事,于是他还是斜着眼睛瞟了一眼斥使呈报的东西。

    他原本只是想瞟一眼就算了,可偏偏就是这一眼,让他感觉到了自己顿时被什么东西蛰到了一般的感觉。他不能确信方才那一眼是否将此物看的真切,于是连忙扔下手中的鱼竿,用腰间的衣带简单擦了擦手上的污渍,便上前端拿起斥使手中之物,仔细端详了起来。

    他借着些许阳光眯着眼睛来来回回地看着,生怕自己看错了一般,忽而双瞳之中发出一股子亮光来,回头又直朝那斥使连连斥责道:“你这小厮,差点误我大事矣!”刚把话音落下,便急匆匆地直奔上庸城内而去。
------------

第二十三章 道旧怨苏代子藏山会客论成败樊於期上庸举事〔中下〕

    “是啊,我在汉水之畔整日捕鱼,也未见汉水之上有载有官兵的船只过往啊。”另一位将领也是大惑不解,于是便也随声附和道。

    他二人这一番附和之辞,让堂下的诸位将领也都纷纷点头附议了起来,这堂下一下子七嘴八舌,嗡嗡作响。

    “诸位先请安静,今日之事待本郡守仔细将此事的来龙去脉向大家解释清楚,诸位便都自会明白。”杨端和见众人噪杂不已,于是便提高了嗓门,向众人大声道。

    众人听了杨端和此话,随即便都停下了口中的话语,只静静站立一旁,静待杨端和发话。

    杨端和见众人已静立,于是便慢慢说道:“今日召集大家来,并不是有外敌入侵我上庸之地,而是有一位诸位的故人有事要拜托大家。”

    故人?大家一听杨端和说到这里,便一个个更是满头雾水,都心里寻思着这杨端和口中的故人究竟会是何人?而这个故人既要相会,又竟然摆出了这番强大的阵势,上庸城已经多年平静无战事,如今这个故人的到来必然十分不简单。

    杨端和见大家都是一副满脸迷惑的神色,也不再有所隐瞒,便直言相告道:“当年收留我们上庸人,并带领我上庸的将士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的樊大将军,今日来我上庸城拜会诸位了。”

    杨端和话音刚落,樊於期和成蟜便也随着杨端和的言语从内堂走了出来,径直走到了郡守上座杨端和的边上。

    众人此时还根本未曾反应过来杨端和口中所说的樊大将军到底是何人,正一阵纳闷之中,忽然见得樊於期昂首挺胸站在了这郡守的上座之上,一下子都认出了他来。只是樊於期来的太突然,出现的也太突然,尽管众人已经认出了他,但是却都面露吃惊的神色,一个个张大了嘴巴不知如何是好。

    杨端和见樊於期和成蟜已经走到了自己的身边,便十分恭敬地从上座上退了下来,直走到堂下,朝堂上他二人伏地而跪,口中直大呼道:“莫将杨端和见过大将军和长公子。”

    众将领看了杨端和这番举动,方才醒悟了过来,也便一齐跟着下跪施礼道:“莫将…见过大将军和长公子。”只是众人姓氏不一,同时发话,竟乱作一团,根本听不清他们姓甚名谁。

    “诸位将军辛苦了,请起吧。”樊於期让成蟜居上堂的正中位置,自己则是偏在成蟜的一侧,代为向众将领发话道。

    众人听了樊於期的话语,也一并都起身而立,只是分左右两列站立在了成蟜和樊於期座下的两旁位置。

    “当年我庸国的军士在攻楚之时,惨遭楚庄王大败,庸国大军一时之间分崩离析,各自逃散,幸得樊大将军当年收留我等,才有了我等今日的丰衣足食。杨某和诸位将领此生至死不忘樊将军收容之恩。”杨端和见大家既已分列站定,便帮着樊於期打开了面向众人的话题。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102 8103 8104 8105 8106 8107 8108 8109 8110 8111 8112 8113 8114 8115 8116 8117 8118 8119 8120 8121 8122 8123 8124 8125 8126 8127 8128 8129 8130 8131 8132 8133 8134 8135 8136 8137 8138 8139 8140 8141 8142 8143 8144 8145 8146 8147 8148 8149 8150 8151 8152 8153 8154 8155 8156 8157 8158 8159 8160 8161 8162 8163 8164 8165 8166 8167 8168 8169 8170 8171 8172 8173 8174 8175 8176 8177 8178 8179 8180 8181 8182 8183 8184 8185 8186 8187 8188 8189 8190 8191 8192 8193 8194 8195 8196 8197 8198 8199 8200 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