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站起身来,抹干眼泪,哽咽道:“爹为什么会这么冷漠,为什么哥哥死了他都不掉一滴眼泪?”姜维见这小女孩端庄大方,身上衣物也不似寻常人家,在戒备森严的丞相府中能毫无忌惮地放声大哭,他心中隐约猜到了这女孩的身份。

    姜维蹲下身,伸手摸了摸女孩的小脑袋,道:“也许你爹有不得已的理由必须要撑住,如果他也跟着掉眼泪,那么旁边的人会更难过。”

    小女孩似懂非懂,继续问道:“所以爹不是不爱我们?”

    姜维笑道:“你爹应该非常爱你们,所以他才会选择用最痛苦的方式来面对,懂了吗?”

    小女孩的哭声渐渐止住,若有所思:“嗯……原来如此。”

    姜维继续说道:“我想你爹应该是个很伟大的人,但伟大的人往往会忘了自己身边的人,包括自己的亲人。”

    小女孩反问道:“那你的爹爹呢?他伟大吗?”

    姜维心中忽然闪过一个苍老的背影,他闭上双眼,盖住了目中的痛,可却盖不住他心中的悲伤与思念。那一天,我又做错了事情,可却对您的一句责备,立刻翻了脸。

    我游戏人生,不务正业,却不曾看到您眼角的皱纹与失望的目光。

    我为一个风尘女子不惜与你和母亲翻脸,却不曾注意一身傲骨的你为了筹集房贷向亲戚低头借钱。

    我喝着酒,在欢场上挥霍无度,不曾注意到,您已一夜白发沧桑。

    直至那一天,我亲手带着您的灵龛下葬入土,我哭了,我的心在撕裂,世界没了,天地没了,我的父亲,您……走了。

    看着您慈祥老迈的脸,望着你对我溺爱的眼,这些年来,我无论做错了什么,您都把我包容在身后,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我一直欠您一个承诺。

    姜维神色数度变换,最终只是叹了口气,缓缓说道:“他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对他没有太多印象。但有一个人就像我父亲一样,有他的提拔,我才能有今天。”

    小女孩似乎察觉到了姜维的悲伤,便道:“这就叫作知遇之恩。”

    姜维起身,称赞道:“厉害,小小年纪就知道这个词,真聪明。”小女孩露出了明媚的笑脸,姜维的称赞让她有些害羞,她向姜维招了招手一溜烟儿的便跑了。

    “哼哼”一声冷笑在姜维耳旁响起。

    姜维煞有介事道:“怎么用鄙视的眼神看我,我没拿小女孩怎么样呀?”

    杨兰狠狠道:“萝莉控,恋*童癖,幼*童杀手。”说完,她又重重哼了一声,似乎很不高兴。姜维无奈的摇头,快步跟上两人一同进入内堂。

    神女有情,襄王无意啊

    姜维和杨兰并坐一排,对面则坐着孔明和一个约莫三十几岁的妇人,虽然长着一张大众脸,但其缥缈超脱的气质,着实让姜维吃了一惊。

    诸葛亮难得一笑:“这次没别的事,只是请杨兰来叙叙,顺便见见内人。”

    黄月英扫了一眼,笑道:“还真是难得,孔明很少让下属暂居家中,前几日便想和你打个招呼,可瞻儿又病了。”

    姜维应承道:“瞻公子尚且年幼,自然离不开母亲。”黄月英淡淡一笑,话风斗转:“孩子可以没有母亲,可不能没父亲。你说是不是啊,孔明?”

    姜维见孔明神色稍显尴尬,差点笑出声来,原来诸葛亮才是现代好老公的鼻祖,也怕老婆。

    “咳咳”诸葛亮略一呛声,道:“北方稍安,近几年恐怕不会再大动干戈,我会好好补偿你和孩子们的。”

    黄月英盯着姜维看了一会儿,突然说道:“姜维,我看你长得一表人才,说不定配果儿刚好。”

    姜维问道:“果儿?”(喂,这黄月英有多能生?虽然保养得不错,那也都快四十岁了吧。)

    黄月英淡淡一笑:“那是小女,我和孔明因为事务繁忙,这些年来聚少离多,果儿是七年前生的,直到去年又有了瞻儿。”

    提起诸葛果,孔明竟止不住的叹气,显然对女儿宠爱有加:“唉……其实我还挺担心果儿的,她的性格就连我这个做父亲的都捉摸不透,经常一个人窝在书房里不出来。有时候又常喜欢说些别人听不懂的话,甚至连费祎和董允都被她弄得团团转,真让人伤脑筋。前一阵子乔儿又不幸病逝,果儿的情绪更低落了,几乎一直待在书房里。”

    黄月英厉声道:“孔明!那是你太不懂女儿的心了。你以为一个女孩子家这么喜欢待在书房里?男人怎么总是这么粗心。”

    诸葛亮打着哈哈,问道:“是这样吗?我一直以为是果儿的性格有点与众不同。”

    黄月英见姜维面露悲戚,顿时明白了些什么,赶忙道:“啊,对不起。之前这些都是玩笑话,就请忘了吧。”

    诸葛亮缓缓说道:“如果伯约愿意的话,其实……话音未落,黄月英便打断道:“孔明……闭嘴。”(太大意了,姜维应该有些惨痛的感情经历,一不小心竟触到他的伤痛)
------------

第二卷:步步生莲 第十一章 走马上任

余下三日,诸葛亮便带着姜维拜访朝中群臣,中护军费祎,副长史蒋琬,侍中董允,军祭酒来敏,大学者谯周,尚书令郤正都是诸葛亮心腹,姜维没有不亲近他们的理由,几天下来这些大臣家中的茶姜维可是都尝了一遍。他多少从这些人的神色中察觉到了许多情感,有羡慕的,有嫉妒的,也有不屑一顾的。

    诸葛亮如此做法,无非给姜维打下良好的人脉基础,但这些他不需要!安内需先攘外,外患不止,则内乱如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能将魏国打的遍体鳞伤,就能镇住这些读书人的狗吠。

    不过在走马上任前,他还有一件事情要做。姜维手持令牌缓缓步入一座别院,别院外围有十名精锐把手,四周围墙上插满了铁丝,院子内三组士兵十二个时辰轮流巡逻,戒备森严。

    这些士兵的头盔上悬挂着白色流苏,皆是白耳精锐。不过,他们对姜维很客气,毕竟姜维北伐的事迹已经被作为政治宣传,传播到蜀国各地,军人们对英雄向来敬仰,这些血气方刚的白耳兵更是如此。

    姜维推开漆门,缓步走了进来,淡淡道:“德达兄,今日还在研究菜谱?”

    孙礼早姜维一步来到成都,当然,他刚下马车就被押送到这座别院,孙礼贵为司隶校尉,是曹睿身边的红人。他被羁押在成都,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谈判桌上的政治筹码。

    不出意外的话,孙礼将一辈子被限制在这座别院里,如同囚鸟。孙礼也意识到这点,于是竟埋头研习菜谱,还不时讨要食材亲自烹饪,寄情于他物以排解心中忧闷。很快魏将醉心于菜谱之事传遍整个蜀国,甚至被编为童谣传唱各地。

    魏国将,庖丁样,提起菜刀上战场。战场上,香气飘,摘下头盔当锅烧。

    姜维来之前,对这些事略有耳闻,渐生愧疚之心。孙礼是条汉子,将他软禁,比杀了他还痛苦。孙礼没有转头,但他熟悉这个声音,属于姜维特有的声线,他笑着说道:“将军大驾光临,孙礼自当为您烹制些可口菜肴,稍等。”说罢,孙礼便转身去了厨房。

    姜维笑道:“昔日,汉昭烈帝刘备,客居许昌,每日在府邸里挑水种菜,明为行小人之事,实际上是为了韬光养晦。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我等虽不能为龙,难道没有虎啸山林之心?”

    孙礼明显顿下脚步,缓缓道:“败军之将,连尊严都失去了,其他的便成了笑谈。”说罢,便从厨房中端出五道菜,油焖竹笋,酱肘子……还有一罐豆腐野菌汤。

    姜维自顾自坐到桌前,拿出一壶酒给孙礼倒上,说道:“岂能白吃你的,尝尝我这壶酒。”孙礼犹豫片刻,缓缓喝下,烈酒一入腹腔,便化作一股热泪夺出眼眶。孙礼喃喃道:‘这酒是丛台?”

    姜维点头道:“是我从一名晋商手中购得,家乡的酒滋味如何?”孙礼只道了句:‘吃菜。“便举起筷子吃了起来,一桌酒席,期间两人皆默默不语,孙礼还在消化着酒所要表达的含义,而姜维则在思考给孙礼安排什么职位。

    突然,孙礼打破沉寂,正色道:”姜维,街亭那一晚,你对我说的话是真的吗?曹氏亲族将有一场灭顶之灾,胡说八道的吧?”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