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间那背英语的家伙一直都在,耿哲一边扎马步,一边听他背英语,倒也能有些趣味,不至于太枯燥。

    深秋,凉意开始弥漫在周遭,尤其早晨,几乎不比冬天温度高多少。年轻人普遍没有换上冬衣,因此更觉得冷。二人这样一站一蹲,反倒有个伴儿。背英语和学功夫都不是轻巧的事情,他俩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多了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

    耿哲的英文很棒,是前世留下的基础,他曾多次作访问学者,因此口音也地道,不是国产的哑巴英语或中式英语。

    来这个时代有一段时间了,耿哲听过一些同学的英语发音,是那种挺有喜感的西北腔英语,一股酸汤饺子和羊肉泡馍的味道。

    因此一边站马步,耿哲一边细细分辨那家伙的发音和背诵的内容。

    令他吃惊的是,那家伙竟然是地道的伦敦腔。

    英语口音里,英音和美音是两大门类,地道的英音,则被冠以“伦敦腔”的美誉。民国好多留学英国归来的学者,多操着一口伦敦腔,由于长时间英国都是世界霸主,所以这种腔调也就自然占据了霸权地位。

    其实,在伦敦腔里,也分为民众口音和正式发音。像bbc播音员那种,就是正式一点的,像英国电影里偶尔出现的,就是民众一点的,也带有一点地痞流氓的色彩。

    眼前这位同学,可能学得有点杂,他的口音是bbc新闻和一些其它口音的混合,独出机杼,自成一派。但这在耿哲看来,能有这样的发音,已经足够惊讶。

    他还在一门心思地背莎士比亚。

    其实耿哲真想用后世的知识告诉他,学英语,从听说入手,循序渐进,这样最后学出来的英语才够地道。

    上来背莎士比亚,不从生活口语学起,那算是路走歪了,学出来的英语,容易有短板。

    然而此刻耿哲没说什么,因为寒风中莎士比亚的句子足够有魅力,如果这位同学能把莎翁的名句多背下一些,倒也自成一家。这种刻苦精神,后世少见。

    “Sweetaretheusesofadversity.逆境和厄运自有妙处。”

    “Thenightislongthatneverfindstheday.黑夜固然悠长,白昼终会到来。”

    ……

    那同学还在自顾自背着,这些奇妙的句子,对耿哲来说,竟然起到了很强的心灵鸡汤的作用。

    看来,名言警句的激励效果是很好的。

    于是耿哲也一边扎马步,一边喊起来: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别说,自己的意志还真的更坚定了一些。

    耿哲的声音很大,有些盖过了那背英语的同学。

    那边传来一声:“oh,god!”

    早晨人最清醒,耿哲恰好也可以用这时间去思考一下今后的路该怎么走。来到这个时代已经一个月多了,先是适应了一阵,然后那次在餐厅教训雷鸣,让自己成了班里的焦点人物,然后是高教授请吃饭,然后是……

    在寒风中,扎着马步,他回想着自己一路过来的经历,觉得这是个不错的开始。

    他细细琢磨,觉得最近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古典文化知识竞赛迫在眉睫,这是引起学界注意的好机会。而且,自己也决不能输给雷鸣。那么,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定要好好再读一读华夏国古籍,不能托大。

    第二,那次深夜在小酒馆,唐诗研究泰斗霍先生给了自己二十张全国唐诗讨论会的门票。全国唐诗研讨会就在西平时举行,时间也近了,虽然不知道这东西是不是很珍贵,不知道这大会是不是很重要,但好歹是老先生一片心意,还是去一下吧。

    第三,自己请陈有财大餐一顿,现在可就没钱花了,囊中羞涩。摆在面前,还有一件事儿,就是去挣钱。

    前两件事儿自然而然地办就好,水到渠成。那第三件事儿呢?

    挣钱。怎么挣钱?

    西平市也是摇滚之都,自己去把后世那些经典摇滚歌曲都写出来,冠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卖到酒吧去?

    这创意倒是不错,但耿哲这么善良一个人,这要是让之后张楚、郑钧、许巍他们没饭碗了,那怎么办?

    从南方倒腾各种货物?据说,这时候投机倒把有好多人都发了家,但自己不是那块儿料啊。自己要是从商,估计第一个被骗。

    想了挺久,终于想起,自己曾经听老先生说过,80年代的稿费算是性价比很高的,一次稿费足够吃好几次大餐。

    嗯,不错,写稿子赚钱。本来要是把莫言、余华他们的小说都投稿的话,自己肯定能火,但那样堵了他俩的才路啊。

    还是写论文吧,这时候学术期刊的稿费比文学杂志只高不低,而且,有助于自己在学术界积攒价值。

    “站得怎么样?”突然有声音打断了他的沉思。

    是陈有财,跑操时间到了。

    耿哲两腿酸麻地说:“小意思,对我根本就没有什么挑战性。”

    陈有财:“呦呵,你就吹牛吧。”

    跑完操,直到中午,耿哲构思琢磨了一上午,没想好到底要选什么题写论文,然后投稿给哪些杂志,去赚取稿费。

    心里颇有些苦恼。

    下课了,又到吃饭时间,耿哲依旧愣在屋里。大家吃完饭,几位好学的同学回到教室,他还在发愣,思考着。

    “耿哲。”是郑燕的声音,郑燕在叫他。

    “嗯,班长,怎么了?”耿哲抬起头来,问她道。

    “最近有个出版社的老总,要在中文系选几个年轻学生,讨论一下什么市场行情。就是说,现在年轻人爱看什么书?不爱看什么书?好像他想以此为依据,出版一批书,争取有个好销量。”郑燕拢了拢头发,继续说,“咱们班也有一个名额,我推荐了你。你今天中午1点到西平出版社吧。”

    “哦,好啊,好啊。没问题。”听了是新奇的事儿,耿哲还是挺好奇的,想见识一下这个年代的出版社和出版社社长。

    说是要一点到,他一抬头,看了看教室里的挂表――奶奶个爪儿,这不都快12点60了么?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01 1102 1103 1104 1105 1106 1107 1108 1109 1110 1111 1112 1113 1114 1115 1116 1117 1118 1119 1120 1121 1122 1123 1124 1125 1126 1127 1128 1129 1130 1131 1132 1133 1134 1135 1136 1137 1138 1139 1140 1141 1142 1143 1144 1145 1146 1147 1148 1149 1150 1151 1152 1153 1154 1155 1156 1157 1158 1159 1160 1161 1162 1163 1164 1165 1166 1167 1168 1169 1170 1171 1172 1173 1174 1175 1176 1177 1178 1179 1180 1181 1182 1183 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