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做官也是一样,我朝官员是有流官的制度的,三年一任,这一任完了会这官员会去哪里就不一定了,官衙对于官员来说就像客栈对于旅客一样,那么官员又怎么会那么麻烦,修葺府衙呢?”
“再一个,朝廷对于官衙是有严苛的要求的,不但不能违制,而且除非焚毁或者倒塌,又很少批钱修缮。官员要修缮官衙又不能私自扣留税金,弄不好还需要自掏腰包。”
“若是掏的多了,钱是怎么来的就说不清了,难免又要给人留下贪腐的印象,不但留不下善名,恐怕还要被上官叫去斥责一顿。所以官员们一向是能凑合就凑合,除非实在是不行了,否则坚决不会修葺所在的衙门的。”
“大靖之中有不少衙门还是楚朝时候修建的呢,足有数百年历史了,早就不成样子了,也没见那些地方上的官员出钱修葺。这官不修衙已经成了一种不能言说的规矩了,虽说没有落在纸面上,可是少有人会不照做的。”
林钧这么一说,司徒烨就明白了,“哦,为官不修衙是规矩,这扬州府的府衙看样子是近几十年修建的,又没有到年久失修的地步,为什么会找人修衙门呢?宋臣一反常态地招来瓦匠修葺衙门,就说明这里面有鬼!”
江源笑道:“你想想,宋臣是什么时候找的瓦匠呢?是他听闻刘管事杀死陈三之后才匆忙命人去找的,这难道还不反常么?”
“他一听闻陈三被刘管事杀了,就开始担心起了自己的小命,也就更担心那些东西的安全。若是东西真的被世家或者勋贵得了去,那么为了灭口,他的小命可就要真的要没了。这时候只是从座位上仰头查看匾额后面的包袱已经不能安慰他日益恐惧的内心了,不亲自触碰到他千藏万藏藏起来的东西,他是说什么也不会安心的!”
------------
第七十章 暗计划知晓藏书地开宝囊探清其中秘
江源勾起了唇角,笑着说道:“一个非常正常的知府大人能够飞檐走壁,翻墙跃脊,爬柱上梁,如履平地吗?”
……想也知道,肯定是不会了,宋臣又不是传奇故事里的剑仙……
宋臣只是个很普通的文臣,又不是精通武艺的武将,就算是武将,也不是每一个武将都能够飞檐走壁,如履平地啊。那到底是朝廷的官员还是梁上君子啊,官员们又不用闯荡江湖,躲避敌人,除非特殊需要,否则谁会刻意去练这个……练会了有什么用啊?
就算是江源这个攀爬高手,上房什么的还得需要用绳子和抓钩才能上梁呢,更何况一个十年苦读,手无缚鸡之力的科举文臣呢?他是绝不能自己轻轻一跳就上房梁的……
“我虽然不知道这位宋臣宋大人当初是怎么想的,要将这些东西藏在匾额后面,也不知道他当初是怎么找机会找工具把包袱放上去的。可是现在,他若是想经常检查匾额后面包袱之中的东西还在不在,就需要一个能够得到梯子的机会。”
“一个府衙闲着没事能放几架梯子呢?而且梯子这种东西,多数情况下都应该放在后院,堆放杂物的地方才对。后院那边人来人往,衙役、伙夫和马夫等人进进出出,川流不息,宋臣想要拿到梯子还不被衙门里的人发现,实在是不怎么可能。所以他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不靠谱的法子,叫了瓦匠来修葺知府衙门。”
瓦匠修葺房子不但包括休整下面已经开裂发霉的墙壁,还包括整理棚顶的瓦片,防止房子继续漏雨。既然需要上房,瓦匠们总不能空手而来,学着评书里的大侠自己往房顶蹦吧,自然是要带上足够的梯子的。
所要修葺的房屋一多,整个维修所需要的时间也就会延长,而需要的人手自然而然也就多了起来。人既然多了,那么供工匠们使用的梯子也就多了。
因为正堂那里也需要修葺,所以摆放在那里的梯子非常之多,而正堂与二堂之间相隔不过几丈远而已,相互通着,正方便去取。衙门到处都在修葺,所有地方都尘土飞扬,肮脏无比,衙役们没事的时候根本就不往正在修葺的大堂那边去,宋臣很容易就能找到一个没人的机会,顺一架梯子回来爬房梁,这就是宋臣要打的主意。
只要那些瓦匠还在一天,宋臣就可以偷拿梯子检查包袱,所以他才会对那个根本用不着大修的官衙大肆休整,目的不是为了别的,就是为了拿梯子……
不得不说这主意也确实挺能蒙人的,至少世家和勋贵的势力就被宋臣这一手给蒙过去了,根本没往那要命的东西去想。可是就这么点小计策,又怎么能瞒得过洞察力惊人的江源和林钧?
江源命令手下的探子装扮成高门大户的仆人,去向府衙里修葺的瓦匠们套话,果然还没套两句,就把老底给问出来了。
“我家老爷手中也有一处老宅子很久没有修葺了,原本打算再拖一拖,可是这一阵雷雨太多,怕拖不过去,墙面再倒了,所以正想找泥瓦匠呢。这不,一看你们这伙匠人连官衙的活计都能接得下来,必然手上的本事很是不错,所以就想来问问你们,这官衙的活儿年前能不能干完,若是能干完,年后正好给我家老爷的老宅修葺一下。”那探子拉着泥瓦匠喝酒,讲话可谓滴水不漏,处处在向对方套话,偏偏很少有人听得出来。
那瓦匠也没觉得修葺官衙算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一看旧活儿没干完就有新的买卖找上来了,早就心痒痒的了。要知道当工匠的不比种田的农户,农户总有田里的活儿去做,工匠就怕没活干,这有活儿做当然是好的。
他连忙说道:“这知府官衙其实还比较新,发霉的地方,稍加修葺就可以了,这墙面也好办,只要补补就行。关键是棚顶要换新瓦,这估计得耗费一段时日。不过好在知府老爷吩咐了,也不是整个衙门的房子都修,只让修修大堂、三堂和旁边差役们住的房屋,这点活计全加起来再用一个月肯定能弄完,绝对能赶得上年后给老爷修老宅,耽误不了老爷的事儿。”
大堂、三堂和差役们住的房子都要修葺,那么那里必然更加人来人往,耳目杂乱,必然不是宋臣会藏东西的地方。排除了这些地方,剩下的就只剩下二堂、牢房和后面的伙房、马棚之类的地方了。
藏东西无论怎么藏,也不至于藏到州府大牢里吧。宋臣经常要检查东西在不在,难道一个知府老爷每天逛牢房吗?那算怎么回事啊?
伙房就更不用说了,所谓君子远庖厨,虽说这只是儒家的论调,可是正经的读书人大多都嫌弃伙房油烟大,难以忍受。这位知府大老爷是绝不会经常进伙房的,就算他真的拉的下来脸面忍耐油烟,被其他人看到了也会惹来怀疑的。
马厩不比茅房好多少,是衙门中比较肮脏的地方,宋臣这种身家的人等闲都不会去那么脏乱的地方的。马厩原本是在府衙的另一侧的,听说几个月前府衙另一侧发生了地陷,到现在还没填上呢,没办法,这才临时将马棚挪到了伙房这边安置。宋臣这个文臣怎么可能去那里遛马玩呢?所以马厩也不可能。
这么一点一点的排除下来,剩下的可不只有一个二堂了吗?
虽说如此,到底没有经过切实的确认,江源也不是很确定东西就放在那里。而且知府府衙官差众多,要想无声无息地混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想要出来就更难了。总得找个合适的办法来才行,所以他和林钧一商量,就弄出一场引蛇出洞,调虎离山的戏码出来。
江源让麾下的探子扮成了菜贩子的模样,挑着挑子从后门往府衙的伙房送菜。趁着没人就在伙房里面撒上了藏在菜篓子里的两坛子灯油,又毫不客气的放了把火。
火遇到灯油哪有不着的,立刻就剧烈地燃烧了起来,很轻易就把伙房连着周围好几处房子都点着了。这灯油不比其他的引火之物,现代之人都知道,油类着火的时候,救起火点的火绝对不能用水,否则油要比水轻,就会带着火焰顺水漂流到附近的房屋那里引燃更多房屋。
可是差役又不知到这些常识,这一救火,不但没扑灭火焰,反而却越救火越大,最终只得把宋府中的宋臣给找回来了。
江源一见引出了宋臣,立刻放出陈三来,将疑神疑鬼,心惊肉跳的刘管事给挡了下来。担心这些东西出事的宋臣着急万分难免就会漏出马脚来,果然,宋臣忍不住甩下了汇报的差役,偷偷搬了梯子去检查牌匾之后的东西,却不知他搬动梯子进入二堂的场景正被趁火躲入官衙的探子看了个一清二楚。
既然一切事情都已被宋臣的举动证实了,那么在宋臣离开之后想要来个偷梁换柱也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已,宋臣藏下的宝贝可不是都落入了江源他们的手中。
林钧已经等不及了,见前面的事情已经解释清楚,忙将面前的包袱小心地打开。三个人的视线瞬间都集中在了包袱里的东西上面——一张羊皮制成的地图,几本横开的册子,还有一沓厚厚的信札。
江源随手拿起放在最上面的地图,展开之后平铺在了桌案上。
那张羊皮地图非常之大,仔细一看,上面竟然绘着一幅详尽的江南地形图,在这张地图之上,每一县甚至每一村落都标注着相应的地名,而有的地名旁边还特意标注着一两个人的姓名。有的姓名是用红色的朱砂写的,有的姓名是则是用的普通的墨色,泾渭分明的颜色之中,这些人名足足占据了半个江南。
林钧一惊,这些姓名没有带着官职,名字后面还跟着田庄的名字,该不会是那些代替世家、勋贵掌控田庄的下人的名字吧。这么多的田庄竟然都是这些地头蛇的,那么这些人在江南掌控着多么大旳势力?!难怪竟然连知府甚至府尹都不被放在眼里,如同自家仆人一样随意呼喝……
江源不用声色,这还只是第一样呢,若是现在就忍不了,下面的东西还怎么看?他坚信能够决定世家勋贵势力生死存亡的东西不可能只有这些田庄,这里面绝对还有别的东西。
沉住了气,江源又拿起了旁边的那些横开的册子,翻开最上面的一本一看,里面记录的内容果然是账册。
第一本册子之中记录着每一地的哪个田庄的管事是谁,属于哪一家中的哪一房,又是勋贵世家哪一边的势力。这些田庄之中又有土地多少,耕牛多少,上田、中田、下田各多少,有佃户多少户,丁壮的大致人数,每年又能上交多少钱粮和租子。
一笔一笔记得可谓异常的详尽,真不知到当初的甄家是如何能够收集到这样详尽的信息的。
这等事情一些家族之中的嫡长子都未必能够知晓,可甄家却全数记载下来。这甄家当年的势力实在是太骇人了……幸亏他们一族被大皇子搅进了谋逆之事,也被老皇帝无情地抛弃了,要不然就凭这一本账册,甄家就能在江南知己知彼,掌握最大的优势,甚至将敌人啃得骨头渣子都不剩。
什么是体仁院总裁?说的白了点,就是朝廷在江南的探子头目,本来和林海这个巡盐御史一样,是老皇帝扎在江南的耳目。这个职位的目的就是为的统领各路探子,详尽查访江南之地的官员贪廉愚智和民声民怨的。可是结果呢?查倒是查出来的,可是甄家一点都没往朝廷那里汇报,全都被他自己给吞进去了,等着交换更多的利益呢!
放下这第一本账册,江源又拿起了接下来的一本。
这一本,与其说是横开的册子,简直就像是字典一般,甚至比字典还要厚重。如此厚的一大本,也不知为什么不分开装订,偏偏要这么吃力地装订在一起。
江源一翻开,只看了里面的内容一眼,就知道这一本册子为什么不能分开装订了。这里面记载的东西实在是太重要了,哪怕丢了一页都不行。万一分开装订,结果丢了那么一本,可就要出大事了。别说是江南之地,就算是朝堂之上都安宁不了!
这一本册子记载的是什么东西?
只见册页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几分大小的蝇头小楷,每个字都写得很小,不过字迹却又十分工整。册页最上面题写着一位官员的姓名、所任职位、籍贯、家中都有何人、又经常与何人经常往来。直到这里还算是正常,可是下面记述的东西就变味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190
13191
13192
13193
13194
13195
13196
13197
13198
13199
13200
13201
13202
13203
13204
13205
13206
13207
13208
13209
13210
13211
13212
13213
13214
13215
13216
13217
13218
13219
13220
13221
13222
13223
13224
13225
13226
13227
13228
13229
13230
13231
13232
13233
13234
13235
13236
13237
13238
13239
13240
13241
13242
13243
13244
13245
13246
13247
13248
13249
13250
13251
13252
13253
13254
13255
13256
13257
13258
13259
13260
13261
13262
13263
13264
13265
13266
13267
13268
13269
13270
13271
13272
13273
13274
13275
13276
13277
13278
13279
13280
13281
13282
13283
13284
13285
13286
13287
13288
13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