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徐田氏哪知道,那不过是另一个芯子的徐莺,在还搞不清楚状况以及面对着陌生环境时的最正常反应罢了。

    从知府家中回到徐家的几个月,徐莺一直不敢多说话,就怕说多了露馅。徐田氏以为她是受刺激过度才导致性情大变,却也没有多怀疑,只是心里对徐秀才和李姨娘的恼恨更深了几分。

    徐莺在徐家生活了几个月,基本的情况也搞清楚了,知道这个徐田氏不是自己的亲生母亲,但对她却真的视如亲生。

    在穿之前的徐莺正处于被各种宅斗小说的洗脑中,什么后母绝对不可能对继女好啊,什么捧杀啦,什么后母面慈心毒啊,弄得徐莺一度极为怀疑徐田氏对原主好的用心,在脑中纷纷纭纭脑补出好几台的宅斗大戏。

    不过事实证明,她真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

第4章

    第四章

    等太监宫女一走,徐田氏在屋子里到底放松了下来,然后便拉了徐莺在椅子上坐下,急急忙忙的问道:“你这几个月在这里过得怎么样?”说着又摸了摸女儿的脸,心疼道:“我看你这几个月都瘦了一圈。”

    徐莺道:“娘,其实我在这里挺好的,公公和姑姑们人很好,太子对我也好。”

    徐田氏很是叹了一口气,就算再好,进来伺候的是太子,只怕每日也得提着心,日子哪里真的能够过得轻松。

    当日知县老爷领了人上门,一进门就对她道恭喜,然后便将莺姐儿“请”走了。到后来她才知道,原来是太子来了郧阳视察灾情,知县老爷要在郧阳府选几个良家姑娘去伺候太子。莺姐儿因为自小长得好,便被知县老爷选中了。

    若只是知县老爷要人,她还能拼着将人要回来,但是太子要人,她又哪里有胆子敢去将人抢回来。

    徐莺这一走,便是三四个月都没了音讯,便是使了银子去打听也打听不出消息来,真正是连人是生是死都不知道。这几个月,担心挂念得她连头发都不知道掉了多少。

    直到昨日,知县夫人带了又领了一群人来,说是太子让人来接她去探望莺姐儿的,又满脸笑容的跟她说恭喜,道:“可要跟夫人道大喜了,你们老徐家只怕要出一位娘娘了,夫人可要准备好纸钱焚香好去拜祖宗了,我看着这整个龙梅县的青烟怕都全跑到你们老徐家的祖坟里去冒了。”

    她稀里糊涂的带了一双儿女上了马车,老半天之后才明白点了知县夫人的意思。

    想到这里,徐田氏又连忙问道:“莺姐儿,你跟我说,太子是不是要带你回京城里去?”

    徐莺点了点头,道:“听殿下的意思,应该是的。”

    坐在徐田氏旁边,眼睛转溜溜的望着房间四周奢华摆设,又艳羡又嫉妒的徐鸾听到这里,不由有些酸溜溜的道:“姐姐如今是发达了,这么好运能侍奉太子,如今姐姐有了前程富贵,可千万不要忘了我们。”

    徐田氏听着转过头来瞪了女儿一眼,接着在她手臂上拍了一巴掌,怒道:“这是你一个姑娘家能说的话吗,什么侍奉不侍奉的,没皮没羞。”

    徐鸾嘟了嘟嘴,身子一侧转过身去生闷气。

    自小就是这样,明明她才是亲生的女儿,可娘的心里却只有这个不是亲生的女儿,什么好东西,不管吃的穿的用的,都要先紧着姐姐。

    徐田氏有些失望的看着小女儿,心里恨其不争。她一生利落通透,怎么就生了这么个小心眼的女儿,一身的小家子气。在家中老是埋怨她偏心莺姐儿,但她也不看看自己的性子,倘若她有莺姐儿一半的聪明懂事,她也一样宠着她。

    徐鸾同样看了一眼这个只小自己两岁的妹妹。

    其实徐鸾自小并不大喜欢徐莺这个姐姐,其实徐鸾的心思徐莺也能理解。徐莺不是徐田氏亲生的,在徐鸾的心里自然认为她跟徐田氏才是更亲的,徐田氏应该对她更好就是。

    但徐田氏怜惜徐莺自小失了母亲,加上徐莺确实更加懂事令人心疼,所以徐田氏心里便更加偏爱徐莺一些。徐鸾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的时候,最爱说的也是“学学你姐姐”怎样怎样的。

    不患寡而患不均,这样一来二去的,对徐莺这样一个抢占了母亲宠爱的姐姐,心里自然喜欢不起来。

    而以前的徐莺怕也知道徐鸾的心思,加上自己确实分了徐田氏的宠爱,心里对徐鸾这个妹妹便有些过意不去。虽说徐鸾一直不喜欢她,样样要跟她争先冒尖,还爱抢她的东西,但徐莺对这个异母的妹妹却是一直非常谦让且包容的。

    坐在徐田氏另一边,刚八岁的徐鸰突然开口道:“那这样,我们以后是不是不能常常见到大姐姐了。”

    徐鸾骄横霸道,还老是爱抢他的东西走,徐鸰不爱跟这个同胞的姐姐亲近,反而跟徐莺这个会照顾他又常常将好东西给他的长姐更亲近一些。

    若是姐姐去了京城那么远的地方,他们以后不能常常见面,他心里会很舍不得的。

    听到这里,徐田氏也是深深叹了一口气。

    都说宁为穷□□,莫为富人妾,一做了人家妾室,便成了半个奴仆,就算皇家又如何。

    莺姐儿模样长得好,性子聪颖懂事,加之她教导了十几年,管家理事方面也是能手,这样的姑娘也是很能拿得出手去的。她原本是打算就近给她找一户殷实的人家,多给她攒些嫁妆,等出了门子,手上有银,加之娘家里又有她看着,日子总是能过得不差的。但哪知半中间会岔出这样一件事来,将她的计划全都打乱了。

    只是现在让她说,宁愿太子将她遣送回家,她也不一定就觉得这样会更好。

    她带着一对儿女其实昨天就到了城里,太子派来接她们的人将她们安排在外院住了一晚,到了第二日才让她们进来看莺姐儿。

    她昨天在外院就听说了,说原来一起送来伺候太子的两个姑娘,如今已经被送还回家。她们从大门出去的时候,哭得好不伤心。

    其实不用别人说她也明白,那两个姑娘的以后怕也就那样的了。她们是伺候过太子的人,哪怕太子不要她们了,以后她们家中人也不会再让她们嫁人生子,最可能的结果,便是如尼姑一般,替太子守一辈子。何况她们就算能嫁,又有谁家敢娶。

    莺姐儿还这般年轻,一辈子余下的还有这么多的光阴,她怎么舍得让她像尼姑一般活一辈子。

    这样一想,能得太子眷顾被带回京中,以后侍奉太子,反而比被留在这里为太子守一辈子的强。

    徐莺穿越之前有个跟徐鸰一般大的侄子,那侄子最喜欢粘着她,穿越之后,徐莺看到这个同样喜欢粘着她,还常爱在她床边安慰她的弟弟,还是很有些喜欢的。至少比那个动不动给她甩脸子,还爱趁着徐田氏不注意就将她的东西往自己屋里搬的徐鸾要喜欢的多。

    后面姐弟两人生活了一年多,倒是培养出了一些姐弟情分。

    想到这里,徐莺笑着安慰徐鸰道:“没关系,我以后会给你写信的。”不知道东宫能不能往外寄信,她以前看电视和小说,说皇宫里为了防止后妃宫女跟外面的人私通有无,是禁止后妃宫女往外递信的,不知道东宫的规矩是不是也是一样。

    哎呀,不管了,大不了到时候写好了让太子的人看过,证明她没写什么不该写的东西,然后再寄出去就是了。

    想到以后不能常常跟姐姐见面,徐鸰脸上很是失望起来,低着头郁闷了一会,才道:“那你一定要记得给我写信哦,一个月要写三次,不,要五天写一次。我现在已经认识很多字了,姐姐写给我的信,我都能看懂。”

    徐田氏对儿女的期望都是很高的,尽管家中不多富裕,但无论是儿子还是女儿,都是从五岁开始就请了人来教他们识字。在她看来,读书识字不说有其他的作用,至少以后不会轻易被人糊弄了。

    基于这一点,徐莺觉得徐田氏还是很有先见的。

    这个时候用的都是繁体字,徐莺以前常爱看台湾的小言,对繁体字倒不会认不出来。加上她以前练过毛笔字,在写字方面也是没有让自己露馅。

    徐田氏拉了女儿的手,叮嘱道:“以后去了京城,家里怕是没法能给依仗,你以后过得是好是歹,全看你自己的造化。但有一句话我要叮嘱你,以后你只管用心的侍奉太子忠心太子,别的事你能避着就避着,万不能掺和到一些阴私里面去。你得记者,能给你依靠,保你富贵无虞的就只有太子一人,其他的人,便是许诺你再多,那也是虚的。”

    徐莺道:“娘,我知道的。”说着半开玩笑半认真的道:“我知道我的衣食父母是谁呢。”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310 23311 23312 23313 23314 23315 23316 23317 23318 23319 23320 23321 23322 23323 23324 23325 23326 23327 23328 23329 23330 23331 23332 23333 23334 23335 23336 23337 23338 23339 23340 23341 23342 23343 23344 23345 23346 23347 23348 23349 23350 23351 23352 23353 23354 23355 23356 23357 23358 23359 23360 23361 23362 23363 23364 23365 23366 23367 23368 23369 23370 23371 23372 23373 23374 23375 23376 23377 23378 23379 23380 23381 23382 23383 23384 23385 23386 23387 23388 23389 23390 23391 23392 23393 23394 23395 23396 23397 23398 23399 23400 23401 23402 23403 23404 23405 23406 23407 23408 23409